塑膠射出代工費用行情:2025 常見單件報價與模具開發成本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關於塑膠射出代工的費用... 🤔

最近有好幾個朋友在問,想做個小產品,開個模、做塑膠射出,到底要準備多少錢。嗯...這問題有點大,因為裡面的「眉角」真的很多。直接給一個數字很容易誤導人。

我查了些資料,也問了幾個在傳產的朋友,大概整理一下思緒。簡單講,整個費用主要就兩大塊:一筆固定的「模具開發費」,跟著是每做一個算一個的「產品單價」。 這兩筆錢,每一筆都可能從幾萬塊到幾百萬都有,落差非常大。

大家常忽略的幾個「隱藏成本」

很多人問報價,只問「模具多少錢?」、「一個多少錢?」,但魔鬼常常藏在細節裡。有些費用一開始沒談清楚,後面會很頭痛。🤯

  • 模具的維修與壽命:便宜的模具鋼材,可能打個幾萬次就開始出問題,毛邊變多、尺寸跑掉。好一點的鋼材雖然貴,但能打到幾十萬模次甚至更多。這點在開模前就要想清楚,你的產品預計總共要賣多少量?
  • 二次加工的費用:產品射出後通常不是完美的。可能要人工剪料頭、拋光、印刷、噴漆、組裝...這些都算錢。 之前有聽過一個案例,為了省代工費,結果自己請人處理毛邊,算下來總成本反而更高。
  • 原料價格的浮動:塑膠原料跟著石油走,價格是會變的。 如果你的報價單上寫「代工不帶料」,那就要自己承擔原料漲價的風險。
  • 試模與修改:第一次試模 (T1) 不一定會成功,來回修改模具的費用、時間成本,這些都要考慮進去。 有經驗的工廠會在開模前做模流分析,可以減少很多後續的修改麻煩。
模具設計圖與實際成品的對照
模具設計圖與實際成品的對照

所以,到底要怎麼估價?

好,理論講完,來點實際的。雖然沒辦法給出一個絕對精準的通用價格,但我們可以自己抓個大概的預算。網路上有些工廠提供了估價公式,我覺得還蠻實用的。

你可以這樣想:[單件產品總成本] = [模具費 / 總生產數量] + [塑膠原料費] + [射出成型費] + [加工組裝費]

我們來拆解一下:

  • 模具攤提:假設一套模具 20 萬,你預計生產 10 萬件,那攤在每個產品上的模具成本就是 2 元。
  • 原料費:看你的產品多重、用什麼料。ABS、PC、PP 的價格差很多,可能差到兩倍以上。 假設你的產品用 50 克的 ABS 料,原料一公斤 80 元,那這件的料錢就是 4 元。
  • 成型費:這跟射出機台的大小 (噸數) 和生產速度 (cycle time) 有關。 機台越大、越耗電,費用就高。一個小東西可能一小時的機台費幾百塊,看一小時能做多少個去攤。
  • 加工包裝:這部分比較雜,看需求。可能一個產品要多個幾塊錢的人工或處理費用。

這樣加一加,心裡大概就有個底。不過這只是非常粗略的估算,真正的報價還是要拿著 3D 圖去跟工廠談才準。千萬不要只丟一句「啊我這個要做多少錢?」就想得到答案,工廠真的會不知道怎麼回。😅

塑膠原料與不同成品的展示
塑膠原料與不同成品的展示

一個[假設]案例:藍牙耳機充電盒

我們來模擬一個情境。假設我想做一個簡單的藍牙耳機充電盒外殼(上下蓋),用的是常見的 ABS 材質,預計第一批量產 2 萬個。

項目 估算成本 (新台幣) 嗯...一些要注意的事
模具開發費 (一組兩件) $150,000 ~ $300,000 這只是很基本的模具喔,鋼材可能用 P20 之類的,壽命大概 10 萬模次。如果產品結構有倒勾,需要做滑塊或斜銷,價格會再上去。
塑膠原料 (ABS) 每個約 $3 ~ $6 這要看你的產品多重,還有沒有加色母、防火劑...等等。最近原料價格波動大,這數字參考就好。
射出成型費 每個約 $4 ~ $8 通常會用一模兩穴或一模四穴來做,穴數越多,單價越低,但模具費會變貴。 這邊是假設用 100~150 噸的機台。
後加工/組裝/包裝 每個約 $1 ~ $3 最基本的,可能只是組裝上下蓋、裝袋。如果要印刷 Logo、做表面噴塗,那費用要另外算。
單件總成本 (攤提後) $15.5 ~ $32 算法是:($150,000 / 20,000個) + $3 + $4 + $1 = $7.5 + $8 = $15.5。用比較高的費用去算就是:($300,000 / 20,000個) + $6 + $8 + $3 = $15 + $17 = $32。看,價差很大吧!

所以你看,光是一個簡單的殼,成本估出來的範圍就差了一倍。這也是為什麼直接問價格很難有標準答案。你的量、你的品質要求、你的產品複雜度,都會嚴重影響最終報價。

台灣開模 vs. 大陸開模,差在哪?

一定會有人問:「去大陸開模不是便宜很多嗎?」 是,也對也不對。🤔

以前兩邊的價差可能很大,但現在其實差距沒那麼懸殊了,尤其是在比較精密的模具上。 大陸便宜的模具,可能在鋼材用料、模具設計細節上跟你想的不一樣。如果你只是要做個幾千、幾萬個,產品生命週期不長,那或許是個選項。 聽過朋友用人民幣三萬多的模具也打了十幾萬套產品。但那種情況通常是你對產品細節要求不高。

在台灣開模的好處是溝通方便、品質跟交期比較好掌握,師傅的經驗也還是有優勢。 尤其是需要來回修改、或是對精密度要求高的產品,在台灣處理還是比較安心。現在很多東南亞的工廠報價也很有競爭力,主要是贏在人工成本,但在設備自動化跟品質管理上,台灣工廠還是有優勢的。

工廠師傅正在校對模具
工廠師傅正在校對模具

總結一下我的想法

所以繞了一圈,到底怎麼省錢?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設計初期」。

在產品設計階段就找有經驗的工廠一起討論,可以避免很多後面會增加成本的設計。比如一個小小的倒圓角,可能就會影響脫模的難易度;一個不必要的卡勾,可能就會讓模具多一個複雜的滑塊結構。 把錢花在刀口上,比到處去比那幾塊錢的單價來得重要。

總之,塑膠射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水很深。多問、多看、多比較,不要只看表面的價格。希望這篇隨手寫的整理對大家有點幫助啦。👍

最後想問問大家,如果你要做一個產品,你會比較在意「初期模具成本低」,還是「後續量產的單價跟品質穩定」?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