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易經和 AI 混在一起,會搞出什麼東西?
最近看到一個蠻有趣的專案… 或說是一個 App 吧,叫做「64choices」。它的想法很直接,但也很大膽。就是把《易經》這套古老的智慧,跟現在最紅的 AI 大型模型(LLM)結合起來,看看能擦出什麼火花。
我自己是覺得,這點子很妙。你想像一下,以前我們遇到煩惱,可能會去廟裡找師父聊聊,抽個籤。那個過程其實不只是迷信,更多的是一種…嗯…心理上的引導。師父會根據你的狀況,還有籤詩的內容,給你一個方向。現在,這個 App 試圖把那個「師父」的角色,交給 AI 來扮演。
說真的,把這兩件看似天差地遠的東西—古老神秘的東方哲學,跟冰冷理性的矽基科技—放在一起,聽起來就有點衝突感。但衝突感往往也是創意的來源,不是嗎?所以我們今天就來拆解一下,這個 App 到底在幹嘛,技術上又是怎麼做到的。
先說結論:這不只是個電子籤筒
簡單講,這個 App 不是讓你抽個籤然後給你一句看不懂的古文。不是那樣。它的核心是讓你「問問題」,然後 AI 會根據你問的問題,以及隨機抽出來的卦象,生成一段「人話」的建議。感覺…嗯,更像是一個隨身的決策顧問。
我自己是覺得,這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先把自己的問題「說清楚」。很多時候我們煩惱,其實是腦子裡一團亂,連問題本身都定義不出來。光是「輸入問題」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整理思緒的過程。
它是怎麼運作的?好像在跟 AI 對話
整個流程設計得非常… 該怎麼說呢… 直觀。幾乎沒有學習成本。
- 第一步:把你的煩惱丟出來。
一打開 App,畫面很乾淨,就是一個輸入框。你可以打字,也可以直接用說的。老實說,語音輸入這點還蠻貼心的。有時候心煩意亂,真的懶得打字,直接用講的快多了。聽說它背後接了不錯的 ASR(語音辨識)技術,中英文都能辨識,很快就轉成文字。 - 第二步:抽一個卦象。
等你把問題送出後,按個鈕,系統就會從易經的六十四個卦象中,隨機幫你選一個。這個過程有點像在廟裡抽籤,但它是デジタルの(digital)。 - 第三步:AI 開始「解卦」。
這就是最關鍵的地方。App 會把你前面輸入的「問題」和剛剛抽到的「卦象」,一起打包丟給 AI。AI—這邊用的是一個叫 DeepSeek 的模型—會綜合這兩項資訊,生成一段針對你個人情況的分析和建議。這就跟廟裡師父解籤一樣,同一個籤,不同的人問不同的事,解出來的意思也會完全不同。
所以,整個體驗下來,不會覺得自己在跟一個冰冷的機器互動。反而… 對,反而有點像在跟一個懂易經、又很有邏輯的智慧老人對話。它不是給你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個新的看事情的角度。
背後的技術心臟:兩種 AI 模型怎麼搭配
好,聊點硬的。這個 App 的魔法,說穿了就是 API 的串接。開發者用了一個叫做「矽心流」(Silicon-Based Flow)的平台,這個平台像是一個「模型中介」,整合了好幾個現在很紅的開源 LLM。
這讓開發者可以很彈性地去調用不同的 AI。在這個 App 裡,它其實內建了兩種不同等級的 AI 模型,我覺得這個設計思路蠻聰明的。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 免費版跟專業版吧。他們是這樣搭配運作的:
| 模型版本 | 基礎模型 | 每日用量 | 我的理解(它適合幹嘛) |
|---|---|---|---|
| 標準版 (Standard) | DeepSeek R1 (32B 精煉版) | 每天 20 次 | 日常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今天下午茶要喝什麼?該不該現在回覆那封 email?用這個就夠了,反應快,而且 20 次… 說真的,一天煩惱超過 20 次也太累了。 |
| 專家版 (Full-blooded) | DeepSeek R1 (671B 完整版) | 每天 3 次 | 功力感覺深厚很多。適合問那種需要深思熟慮的人生大事。像是… 「我該不該換工作?」或「這段關係該繼續嗎?」這種。每天只有 3 次,也讓你不會隨便浪費,會更認真地思考你的問題。 |
那個每天三次的限制,我覺得超有趣的。開發者說,一方面是這個 671B 模型的 API 成本真的不低,另一方面是… 他聽說古時候占卜,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三次,不然心不誠,就不準了。這算是個技術限制跟古老智慧的奇妙巧合吧,我自己是蠻喜歡這種帶點哲學思考的設計。
為什麼是「一次性買斷」而不是訂閱?
再來聊聊錢。這個 App 選擇了一個現在比較少見的模式:一次性買斷。海外定價是 9.99 美金,中國大陸是 68 人民幣。換算台幣大概三百塊左右吧。
為什麼不做現在最流行的訂閱制?開發者的想法是,這類「每日決策」工具,它的定位是「需要時提供指引」,而不是一個需要你每天打開、刷存在感的服務。訂閱制適合那種重度使用的專業軟體,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算卦占卜不是一個每天的剛需。
我自己也認同這點。如果用訂閱制,感覺就像每個月被強迫要煩惱幾次一樣,壓力太大。一次性付費,簡單乾脆。你覺得它值這個價,買下來,它就是你的了,想用的時候再打開。這點跟我們台灣很多工具 App 的思路不太一樣,台灣這邊好像更偏向免費+廣告,或是用訂閱解鎖進階功能。
當然,三百塊買一個 App 算不算貴,見仁見智。但考慮到背後 AI API 的調用成本其實都在燒錢… 這個定價算是想在成本和使用者價值之間找個平衡點吧。
還不完美,但有些想法蠻好的
這 App 也不是完美的。開發者自己也承認,還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
例如,抽卦的那個動畫,他本來想做一個很酷的旋轉卡牌效果,但弄了半天,用 AI 寫出來的程式碼效果很差… 這也側面說明了,目前 AI 寫程式在 UI 動畫這塊,可能還是有點… 嗯,卡卡的。
還有,未來可能會加上歷史紀錄功能。這個我覺得超實用。你可以回頭看看自己過去都問了些什麼蠢問題,還有當時 AI 給了什麼建議,然後對照現在的狀況,應該會很有趣。
另外,增加每個卦象更詳細的「知識庫」解說。這樣就不只是一個問答工具,還能順便學到一點易經的知識。讓它從一個單純的「工具」,慢慢變成一個帶點「教育」和「娛樂」性質的平台。
說到底,把 AI 跟古老智慧結合,這條路還很長。64choices 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起點。它不見得能給你人生的「正確答案」—說真的,誰又能給呢?—但它或許能在你腦袋打結的時候,提供那一把,能解開繩結的剪刀。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看。如果有一個這樣的 AI 算命 App,你會想問它什麼問題?還是在你心中,科技永遠無法取代傳統廟宇裡,那根籤、那炷香帶來的安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