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說真的,我們手機裡是不是都裝了一堆下載來只開過一次,然後就再也沒碰過的 App?然後最近,你知道嗎,一堆號稱自己是「AI 驅動」的 App 又冒出來,搞得手機桌面更亂了。😅
很多 App 只是掛個 AI 的名號,實際上嘛... 就那樣。不過呢,有些是真的蠻酷的,用對了可以幫你省下一大堆時間,或是玩出一些超乎想像的東西。今天就來聊聊我挖到的幾款,有些真的很實用,有些...嗯,就是純粹拿來炫耀的。XD
所以,到底哪些 AI App 值得留著?
我把它們分成幾類啦,不然全部混在一起講真的很亂。第一類是那種「真的能幫你做事」的,再來是「激發靈感、搞創意」用的,最後是「嗯...就只是酷」的那種。
先說,這裡面有些 App 在美國或國外討論度很高,像是科技媒體 The Verge 就常介紹這類新玩意。但我們在台灣用起來,感受可能會有點不同,可能是網路環境,也可能是語言支援度的問題,這點我會順便提一下。
第一類:真的能幫你省時間的生產力工具
這幾個是我自己覺得最實用的,不是那種玩兩下就膩的玩具。
- Heardly:8 分鐘聽完一本書?
這個超猛。我自己是覺得啦,現在誰還有時間好好看完一本三百頁的磚頭書?Heardly 就是用 AI 把整本書的重點抓出來,濃縮成大概八分鐘的音檔或影片。我試過在通勤的時候聽《原子習慣》,感覺...嗯,感覺自己瞬間變得很有效率。😂 當然啦,它不可能取代深度閱讀,但拿來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核心概念,真的超方便。 - Stack:文件收據的自動管家
Google 出的,這個就很實用了。你只要用手機相機對著收據、帳單、名片之類的東西拍一下,它不只會掃描成 PDF,AI 還會自動判斷這是什麼文件,然後幫你命名、分類。像是我之前報稅要整理一堆發票跟收據,用這個掃描一下,它會自動抓「金額」、「日期」,甚至店家名稱。老實說,這比很多要付費的掃描 App 還聰明。對了,雖然是 Google 出的,但這個專案好像比較低調,知道的人不多。 - CopyOwl:AI 寫作小幫手
呃...這個我得持保留態度。它的概念是幫你做研究、生出文章草稿。聽起來很神,你只要給個主題,它就會去網路上找資料然後拼湊出一篇文章。我試過用它寫關於加密貨幣的東西,產出的內容...嗯,看起來很專業,但有點像把好幾篇維基百科拼起來的感覺。而且,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要寫中文內容,目前這類工具的效果還是差強人意。拿來找資料、整理架構可以,但要直接用,可能還是得自己大改一番。 - SnapDrop:免安裝的跨平台檔案傳輸
這個嚴格來說不算 AI,但它解決了一個超大的痛點!就是 iPhone 跟 Android 手機要怎麼互傳檔案。你不用裝任何 App,只要兩台設備連到同一個 Wi-Fi,然後用瀏覽器打開 SnapDrop 的網站,就可以直接互傳照片、影片、文件。速度超快。這跟我們在台灣大家習慣用 LINE 傳檔案很不一樣,LINE 傳影片會壓縮畫質,但 SnapDrop 是直接傳原檔,這點超讚。它背後用的是 WebRTC 技術,簡單講就是點對點直接傳,安全又快速。
第二類:激發靈感跟創意的酷東西
這區的 App 就比較偏向創作或娛樂,但有時候也能在工作上幫到忙。
- Character AI:跟任何人(的 AI 分身)聊天
這個就真的很有趣了。你可以在上面跟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甚至是某個動漫角色的 AI 版本對話。聽起來很像聊天機器人,但它的 AI 強在能模仿那個角色的個性和語氣。我自己是覺得,這東西除了好玩之外,拿來做腦力激盪超好用。比方說,我卡稿的時候,會開一個「憤世嫉俗的編輯」AI,然後把我的點子丟給他,看他怎麼吐槽我。😂 常常會被他激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 - Polar 24FPS:一鍵變身電影大師
手機拍的影片總是感覺平平的?這個 App 可以救你。它內建超多由專業人士和 AI 協作創造的濾鏡和調色風格。你只要套用一下,原本很普通的影片,馬上就變得很有電影感。它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只是單純的濾鏡,AI 會分析你的影片內容,然後給出適合的特效建議。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手動微調,自由度很高。隨手拍的旅遊影片,用這個處理一下,放上 IG 限動,質感直接拉滿。 - Krita:媲美付費軟體的免費繪圖 App
OK,Krita 其實是從電腦版移植過來的開源軟體,但它的功能強大到不可思議。圖層、各種筆刷、濾鏡、輔助線...專業繪圖軟體該有的它幾乎都有,而且完全免費。雖然它的介面在手機上可能要花點時間適應,但如果你想在平板或手機上做一些比較正經的繪圖,而不是隨手塗鴉,Krita 絕對是首選。我自己是用它來畫一些簡單的示意圖,真的很好用。 - Wombo Studios:讓你的照片開口唱歌
這個...這個純粹就是來鬧的。🤣 你只要上傳一張自拍,選一首歌,AI 就會讓你的照片「唱」那首歌,嘴型還對得超準。效果真的又荒謬又好笑。拿來做迷因圖或是惡搞朋友超適合。我讓我家的貓「唱」了一首〈聽海〉,PO 到家庭群組,大家都笑瘋了。實用性是零,但快樂是滿分。
到底哪個好?簡單比較一下
講了這麼多,我知道你可能會想「所以我到底該裝哪個?」。來,我挑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做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更有感覺。
| App | 實用度(滿分 5 ★) | 有趣度(滿分 5 ★) | 個人碎碎念 |
|---|---|---|---|
| Heardly (聽書) | ★★★★★ | ★★★☆☆ | 通勤神器。但說真的,聽完摘要後會真的去買書來看的人,應該不多吧? |
| Stack (文件掃描) | ★★★★★ | ★☆☆☆☆ | 超級實用,但過程超無聊。就是那種你不會沒事打開來玩,但需要時會感謝自己的 App。 |
| Character AI (AI 聊天) | ★★★☆☆ | ★★★★★ | 腦力激盪的好夥伴!但有時候跟 AI 聊太久會覺得有點毛毛的... 而且要小心不要太沉迷。 |
| Wombo (對嘴唱歌) | ☆☆☆☆☆ | ★★★★★ | 實用性是負的。但它可以製造無價的快樂,這樣算不算另一種實用?🤔 |
第三類:就...只是酷而已
最後這幾個,老實說,它們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但可以在朋友面前秀一下,或是滿足一下自己的科技宅之心。
- WiFi AR:用 AR 模式找 Wi-Fi
這個就很 geek 了。它會透過你的手機鏡頭,用擴增實境(AR)的方式,把周圍的 Wi-Fi 訊號強度直接標示在真實世界上。你就可以像科幻電影那樣,拿著手機在咖啡廳裡走來走去,找到訊號最好的那個黃金寶座。實不實用見仁見智,但真的蠻酷的。 - Muviz Edge:讓手機邊框跟著音樂發光
裝了這個 App 之後,你放音樂時,手機的螢幕邊緣會出現跟著節奏跳動的光條。在派對上或自己聽歌 high 的時候打開,氣氛還不錯。重點是它不太耗電。就是個視覺系的小玩具。 - EmojiMix:自創表情符號貼圖
可以把兩個不同的 emoji 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全新的貼圖,然後用在 WhatsApp 或其他通訊軟體。像是「披薩 + 狗」或「哭臉 + 漢堡」。有時候可以混出一些很好笑的組合。 - TrueAmps:超炫的充電動畫
在你手機充電的時候,讓螢幕顯示客製化的動畫、通知、音樂控制項等等。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功能更強、更華麗的 Always-On Display。讓充電這個無聊的過程,也變得有點儀式感。
先說結論:到底該怎麼選?
好啦,我知道 App 很多,看得眼花撩亂。我自己是覺得,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你是學生或上班族,每天需要處理大量資訊,那 Stack 和 Heardly 絕對值得一試,它們是真正能提升效率的工具。
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行銷人員,或是工作需要大量創意,那 Character AI 和 Polar 24FPS 可能會帶給你很多靈感,甚至能直接用在工作上。
至於剩下的,像是 Wombo、Muviz Edge 這些,說真的,就是裝來玩玩的。如果你手機空間還夠,裝來跟朋友炫耀一下也不錯,但不用期待它們能帶來什麼生產力啦。
最重要的還是,找到真的適合自己需求的工具,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你的手機是你自己的,別讓它變成一個塞滿垃圾的數位倉庫。
那你呢?這堆 App 裡面,你覺得哪個最廢?哪個你現在就想載來玩玩看?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