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設計石英水槽選購指南:美感與實用性兼具的5大評估重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家裡在弄廚房…唉,真的,光是一個水槽就搞得我頭很大。原本想說不就一個洗碗洗菜的地方,隨便啦。結果一頭栽進去才發現,水好深啊… 什麼不鏽鋼、人造石、花崗岩,然後就是今天想聊的這個,石英水槽。顏值真的高,看著心情就很好,但嗯… 說真的,坑也不少。

重點一句話

石英水槽的顏值是真的高,但千萬別只看外表,有幾個細節如果沒注意到,每天用起來會很想哭。😅

所以,我花了點時間整理了一下,如果你也在考慮石英水槽,下面這幾點,我自己是覺得蠻重要的,可以先看看,再決定要不要跳這個坑。

一個裝有深色石英水槽的極簡風廚房,陽光灑落的感覺。
一個裝有深色石英水槽的極簡風廚房,陽光灑落的感覺。

評估重點一:石英「含量」真的有差嗎?

這個我一開始也覺得是噱頭。什麼80%石英、90%石英…聽起來很厲害,但到底差在哪?🤔

簡單講,石英含量越高,水槽的硬度就越高,越不容易被刮傷。 這點很重要,因為廚房裡什麼刀叉鍋碗瓢盆的,一不小心就會刮到。有些資料說,莫氏硬度至少要到7級以上,才算真的耐刮耐磨。 不過呢,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還需要有樹脂(通常是壓克力)當作黏著劑,才能塑形、增加韌性。所以,看到標榜超高石英含量的,例如超過90%的,可能要稍微想一下,那個比例是怎麼來的。

我自己是覺得,與其糾結在那個%數,不如直接問品牌,或者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認證,會比較實際一點。畢竟數字…你知道的,有時候只是行銷手法。

評估重點二:顏色越淺,越容易「吃色」?

這大概是最多人擔心的問題,特別是想選白色或米色水槽的人。咖啡、茶、咖哩…這些顏色深的醬汁倒下去,會不會就一去不復返了?

老實說,會。 不管多貴的石英水槽,只要是淺色的,用久了多少都會有吃色的風險。關鍵在於「你多快清掉它」。剛倒下去馬上沖掉,基本上都沒事。但如果放著過夜…嗯,那就真的要費點力氣了。 有些人會用小蘇打糊敷著清,效果還不錯。

之前在Reddit上有看到國外網友分享,他家的白色Franke石英水槽,用久了在角落留下清不掉的污漬,後來新家就直接選了黑色,一勞永逸。 所以,如果你是比較懶得馬上清潔的人,或者家裡常煮重口味料理,選深色系(像黑色、灰色)真的會省心很多。我自己最後也是選了深灰色,安全第一。😂

淺色石英水槽上殘留的咖啡漬,旁邊放著海綿準備清潔。
淺色石英水槽上殘留的咖啡漬,旁邊放著海綿準備清潔。

評估重點三:安裝方式決定檯面好不好清

這點超重要!但很多人會忽略。水槽安裝主要分成「上嵌式(Top-mount)」和「下嵌式(Undermount)」。

  • 上嵌式 (Top-mount):就是水槽的邊緣是「壓」在檯面上的。安裝比較簡單、便宜,也比較不挑檯面材質。 缺點就是水槽邊緣和檯面接縫處,久了很容易藏污納垢、發霉。
  • 下嵌式 (Undermount):水槽是「黏」在檯面下方的。優點是檯面非常好清理,有水或菜渣可以直接往水槽裡撥,完全沒有阻礙,看起來也超簡潔。 這也是現在石英石或人造石檯面最主流的作法。 缺點是安裝比較貴、工序也複雜,檯面開孔要非常精準。 而且,通常只建議用在石材這種比較堅固的檯面上。

我自己是強烈建議,如果預算跟檯面材質許可,直上「下嵌式」吧。那個清潔的順暢感,用過就回不去了。 只要想到以前要在那邊摳水槽邊邊的矽利康霉斑,就覺得…嗯,多花點錢是值得的。

廚房檯面安裝方式示意圖:左邊是下嵌式,右邊是上嵌式。
廚房檯面安裝方式示意圖:左邊是下嵌式,右邊是上嵌式。

評估重點四:品牌迷思?德國製跟台製差在哪

聊到品牌,大概最常聽到的就是德國的BLANCO跟瑞士的Franke。 他們家的石英水槽(或稱花崗岩水槽)確實是市場上的指標,設計、質感跟耐用度都有口碑。 但價格也…嗯,蠻指標的。

那台灣或其他地方的品牌呢?說真的,現在技術都很進步,很多台灣品牌品質也做得相當不錯,價格也親民很多。主要的差異,我自己觀察下來,可能在幾個地方:

  • 顏色與設計:國際大廠的顏色選擇、紋理的細緻度,有時候還是略勝一籌。他們會推出一些很特別的色系,搭配性更高。
  • 獨家技術:像是Franke有獨家的Sanitized®抗菌處理,號稱可以抑制99%的細菌。 這種就是品牌的核心技術了。
  • 售後服務與保固:大品牌通常有較完善的保固條款。 不過,這點我覺得台灣在地品牌反而有優勢,溝通和服務有時候更即時。

所以,這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預算無限,選德國或瑞士大廠當然很棒。但如果預算有限,多看看台灣品牌的產品,找信譽好的店家,其實也能找到CP值很高的選擇。不用太執著於產地迷思。

評估重點五:那些沒人告訴你的「阿雜」事

最後,來聊點實際的。石英水槽雖然優點多,但有些麻煩事,你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1. 它很硬,所以你的碗盤要小心:硬度高是優點也是缺點。 不鏽鋼水槽有點彈性,盤子不小心敲到可能沒事。但石英水槽…它不會怎樣,可是你的盤子可能會缺一角或直接裂掉。
  2. 不能用鋼刷或強酸強鹼清潔劑:雖然耐刮,但不是無敵的。用菜瓜布的粗糙面或鋼刷去刷,還是會留下細小的刮痕,久了就容易卡髒污。
  3. 重物垂直撞擊可能會裂:雖然很耐衝擊,但如果是很重的東西,例如鑄鐵鍋,從高處直接掉下去,還是有極小的機率會造成裂痕或缺角。
  4. 定期保養很重要:想要它一直美美的,最好養成用完就擦乾的習慣,可以避免水垢沉積。 如果懶得天天擦,至少一週也要用中性清潔劑好好清一次。

大概就是這些了。說了這麼多,好像都在講缺點,但其實我對我家的石英水槽還是很滿意的啦。主要是它的顏值跟下嵌式帶來的便利,完全蓋過了那些需要注意的小地方。

所以,到底該選誰?

這邊用個簡單的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石英水槽跟最常見的不鏽鋼水槽,到底差在哪裡。我自己是覺得,沒有最好的材質,只有最適合你生活習慣的選擇。

比較項目 石英水槽 不鏽鋼水槽
外觀顏值 嗯…沒話說,超美。顏色選擇多,可以跟檯面融為一體,質感滿分。 就…很經典啦。百搭,但看久了有點無聊。而且很容易有水漬跟指紋。
耐刮程度 非常耐刮,用刀劃基本上沒事。 但就怕你手滑,摔破碗。 比較軟,容易有刮痕。尤其是霧面的,一刮到就很明顯,心會痛。
清潔保養 淺色怕吃色,需要勤勞點。 不能用太刺激的清潔劑。 油污好清,但水垢超煩。可以用力刷,反正已經很多刮痕了(喂)。
價格預算 比較貴,特別是進口品牌,價格可以差好幾倍。 相對親民很多,是CP值的首選。
我自己的OS 如果你是外貌協會,而且願意花點心力照顧它,選了不會後悔! 如果你追求極致耐用、懶人福音,而且預算有限,那它還是你最好的朋友。

好了,落落長講了一堆,希望對正在猶豫的你有幫助。總之,多看、多摸、多比較,然後想像一下你每天在廚房的樣子,就能找到最適合你的那個「它」了。

所以,看完這些,你家的下一個水槽會選石英的嗎?還是你已經是「過來人」了,快來留言分享一下你的使用心得或血淚史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