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要來聊一個,最近蠻多人問的東西。就是那個,RO 三用廚房水龍頭。很多人在想,要不要換這個。我自己也在想...所以就...研究了一下。好,那就...開始吧。
先說結論:它真的值得嗎?
嗯...我想一下,如果要一句話講完...我會說,如果你家裡正在重新裝潢,而且你很討厭檯面上看起來很亂,那...它就是個好選擇。真的。但如果你只是想...單純升級一下,你可能要先想一下後面維修的...麻煩。對,大概是這樣。
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這個?檯面變整齊,只是基本盤
最直接的好處,我想...就是那個檯面空間。很明顯。以前我們...嗯...就是一個普通的水龍頭,然後旁邊還要再鑽一個洞,裝一個小小的、細細的...給RO淨水器用的鵝頸龍頭。對,就變成兩個頭。 那現在這個三合一的,就是...把兩支龍頭合成一支,整個檯面就...乾淨很多。視覺上啦。
再來就是...方便。真的方便。你不用分兩個開關,一個洗菜、一個裝水喝。就在同一個地方解決。左邊轉是喝的水,右邊...嗯...可能就是洗碗用的冷熱水。一個身體,兩個靈魂...不對,應該說,一個龍頭,三個管路。 這個整合,我覺得是最大的賣點。
所以,它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這個...其實蠻多人會誤會。以為水會在龍頭裡面混在一起。其實不會。它的原理...嗯...你把它想像成三條獨立的公路,只是共用一個高架橋。龍頭的內部其實有三個完全分開的管子。 一條走熱水,一條走冷水,還有一條最重要、最獨立的,走RO過濾出來的純水。所以喝的水不會碰到還沒過濾的自來水,是分開的。這點很重要。
所以你看到的龍頭開關,一個可能是上下扳、左右轉,控制冷熱水。另一個比較小的,通常是單獨的旋鈕或把手,專門開關喝的水。設計上就是要把它們隔開,確保...嗯...飲用水的純淨。
不只有一種長相:抽拉、伸縮、基本款
然後...它也不是只有一種樣子。最基本的就是固定式的,就跟普通龍頭一樣。但現在越來越多...會做成可以抽拉的。那個頭可以拉出來,沖洗水槽的邊邊角角很方便。這個我覺得...嗯...如果你預算夠,可以考慮。真的實用。
有些德國的牌子,像是 Blanco 或 Grohe,它們的設計就...很漂亮,但價格也...嗯,你知道的。 台灣自己也有很多廠商在做,像 RECO 或是...嗯...我查一下...對,還有像格賽衛浴之類的,選擇很多。 材質跟設計都有差。所以還是要看自己家的風格跟...嗯...口袋的深度。
來聊點實際的:你該注意的「眉角」
好,前面講的都是優點。現在講點...比較少人會提的。就是...後續維護的問題。你想想,它把三個東西整合在一起,萬一...我是說萬一,它壞了,你要修的東西就比較複雜。
比如說,只是普通的冷熱水閥芯壞了,滴水。那還好,可能跟一般龍頭一樣換零件。但如果是...嗯...切換飲用水的部分有問題,或是管路本身老化,那可能就不是一般的水電師傅...能馬上處理的。你可能得找原廠,或是專門裝這個的師傅。費用...通常也比較高。
還有,安裝的時候...雖然說省了一個孔,但底下的管線其實是更複雜的。 你要接冷水管、熱水管,還要再接一條從 RO 淨水器出來的管子。廚下空間如果本來就很擠,塞了淨水器、軟水器、廚餘機...那...會變得很精彩。
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 比較項目 | 傳統龍頭 + 獨立RO龍頭 | RO三用廚房水龍頭 |
|---|---|---|
| 安裝複雜度 | 要鑽兩個孔,但管線相對單純,就是分開的兩組。 | 檯面只要一個孔...但廚下管線會擠在一起,比較繞。 |
| 檯面空間 | 佔兩個位置,看起來...就是比較阿雜一點。 | 乾淨,整齊。這就是它的最大賣點,沒話說。 |
| 初期成本 | 嗯...兩支龍頭加起來,可能便宜,也可能貴,看你選什麼等級。 | 通常...通常會比買一支普通龍頭加一支鵝頸龍頭貴一點。 |
| 長期維護/風險 | A壞了就修A,B壞了就修B。零件好找,大部分水電師傅都會修。 | 任何一個部分壞了...都可能要整組檢查。壞個特別的零件,你就頭痛了。萬一要整組換掉...那成本就高了。 |
材質跟認證,到底在說什麼?
這個我覺得要特別講一下。大家都會說「304不鏽鋼」、「無鉛」。這到底是什麼?
簡單講,不鏽鋼型號很多,304 是一種...嗯...很穩定、常用在餐具和廚具上的。 耐腐蝕,不容易生鏽。當然還有更好的,像是 316,更耐酸鹼,不過也更貴。一般家庭用 304 其實就...很夠了。
然後是「無鉛」。這超重要。因為水龍頭是銅做的,銅在製造過程中...為了好加工,會加一點鉛。但鉛這個東西...你知道的,對身體不好。所以現在的趨勢,就是無鉛龍頭。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東西,叫做「NSF 認證」。特別是 NSF/ANSI 61。 這是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的一個標準,專門用來檢測跟飲用水接觸的設備,會不會釋出有害物質,像是鉛。 很多國際大廠都會去拿這個認證。這點跟我們在台灣看到的情況...嗯...其實很接近。台灣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BSMI),後來也參考了 NSF 的標準,修訂了我們自己的 CNS 8088 法規,從 2017 年開始,所有在台灣賣的飲水用水龍頭,都必須強制檢驗,確保鉛的釋出量符合標準。 所以,不管你看的是國外品牌還是台灣品牌,都要確認它符合這個安全標準。這是底線。
那...什麼樣的人特別適合?
嗯...想了這麼多,我覺得有幾種人特別適合換這種龍頭。
第一種,就是我一開始說的,你家在裝潢,而且你是個「整理控」。你希望廚房檯面空無一物,那...不用想了,就是它。
第二種,是家裡廚房特別小的人。檯面空間...寸土寸金。能省一個洞,多出來的空間可以放個小砧板、放個杯子,都好。
第三種,是你...嗯...對生活品質有點要求,預算也比較充足。你願意為了那個「整合的美感」和「使用的便利性」,去承擔後面可能...可能高一點點的維修風險。如果是這樣,那我覺得,這個投資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是個...很務實的人,覺得東西壞了能馬上修好最重要,而且...嗯...對檯面上有兩支龍頭也不覺得怎樣,那維持現狀,或是用傳統的「一加一」組合,可能會讓你...睡得比較安穩。真的。
聊了這麼多...換成是你,你會怎麼選?你比較看重「檯面的整潔」,還是「維修的簡單」?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