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最佳抽拉式廚房水龍頭的五大新趨勢與實用技巧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現在選水龍頭,跟選手機差不多複雜了

好,今天要來聊聊這個每天都會用、但可能從來沒認真想過的「抽拉式廚房水龍頭」。以前,水龍頭不漏水、開關順手,大概就100分了。但現在,老實說,事情變得有點複雜。我最近在研究這個,發現趨勢變得好快,一下子多了什麼觸控、聲控,還有各種你想都沒想過的噴水模式。 簡單講,選水龍頭已經不只是選個五金零件,更像是在決定你未來幾年廚房工作的「使用者體驗」。所以,這篇草稿我想整理一下最近看到的一些新花樣跟實用技巧,給自己也給大家一個參考。

新趨勢你跟上了嗎?不只是開關水而已

我爬梳了一下國外設計網站和一些品牌發布的資訊,整理出幾個我認為接下來會很重要的趨勢。有些可能很實用,有些…嗯,可能就有點炫技了。

  • 趨勢一:感應技術2.0(不只是伸手牌):以前的感應就是手過去、水就來,但現在的技術更細膩。例如有些品牌開始用所謂的電容感應,而不是傳統的紅外線,只要輕觸龍頭任何地方就能開關水。 甚至還有進階到用揮手來啟動的。 我覺得這點蠻好的,手上沾滿麵粉或油污的時候,用手背或手腕碰一下就好,乾淨俐落。
  • 趨勢二:霧面和特殊色當道:鍍鉻亮晶晶的時代好像慢慢過去了。現在不管是歐美還是亞洲,霧面黑都超級流行。 我自己也覺得霧黑真的很有質感,搭配淺色檯面或木質調的廚房,視覺上很跳。除了霧黑,還有像是香檳金、鈦空銀這些PVD鍍層的特殊色也越來越多選擇,讓水龍頭變成廚房的視覺焦點。
  • 趨勢三:多功能噴頭是基本配備:以前的抽拉龍頭大概就是柱狀水流跟花灑兩種模式。但現在的新產品玩出了更多花樣,例如有些強調可以形成一道「水刀」的模式(Sweep Spray),據說用來沖洗黏在盤子上的醬料特別有效。 還有一些是專為清洗蔬果設計的柔和水流,聽起來就很貼心。
  • 趨勢四:聲控與智慧家庭整合:這點就比較…嗯,科幻一點。國外有些高階型號已經可以連接Alexa或Google助理,用講的就能開水,甚至可以命令它「給我一杯水」或「把水溫調到40度」。 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這功能有點雞肋啦,畢竟走到水槽前,手動開關可能還比較快。不過,這也顯示了廚房設備全面智慧化的趨勢。
  • 趨勢五:極簡與工業風設計:不管是哪種功能,外型設計都趨向更簡潔的線條。 要嘛就是非常乾淨的圓弧或直角,要嘛就是帶有彈簧外露的工業風設計,看起來很專業。 這也跟現代室內設計的風格很搭。
水龍頭內部水流路徑示意圖
水龍頭內部水流路徑示意圖

怎麼挑?材質、閥芯、還有一些你想不到的細節

好,看完了酷炫的趨勢,回到最現實的問題:到底要怎麼選一個耐用又好用的水龍頭?這部分我覺得有幾個重點一定要看。

材質大對決:不鏽鋼、鍍鉻、還是PVD?

水龍頭的本體材質大概是影響耐用度和價格最關鍵的因素。市面上主流就這幾種,我把它們的優缺點整理一下。

材質 優點 缺點 我自己是覺得…
304不鏽鋼 耐用、抗腐蝕、無鉛、表面刮傷了比較不明顯,也很好清理。 款式造型比較單純,顏色選擇少,大多是金屬原色拉絲紋。 最安全的選擇,特別是家裡有小孩,會直接從水龍頭接水喝的話。台灣法規現在也很強調「無鉛LF認證」,不鏽鋼的最穩。
黃銅鍍鉻 價格最親民,外型亮晶晶的很討喜,技術成熟。 鍍層如果品質不好,用久了可能會剝落、長銅綠。而且要注意銅材本身含鉛量的問題,一定要選有信譽的品牌。 租屋或預算有限的話可以考慮,但真的要慎選品牌。看到那種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的,通常鍍層跟銅料都不太行。
PVD鍍層 顏色選擇超級多!前面提到的霧黑、香檳金都是這種技術。 表面硬度高、耐刮、耐腐蝕,比傳統電鍍強很多。 價格最高。而且一旦鍍層被硬物刮傷,那個損傷是永久的,沒辦法像不鏽鋼那樣拋磨修復。 如果你追求廚房的整體設計感,那PVD鍍層絕對是首選。但就是要小心使用,不要用鋼絲絨之類的去刷它。

除了本體材質,閥芯也是水龍頭的心臟。現在基本上都要選「陶瓷閥芯」,比較耐磨、不容易漏水。這點大部分有品牌的產品都會標明,算是基本要求了。

實際使用情境:霧黑色的抽拉水龍頭搭配感應功能
實際使用情境:霧黑色的抽拉水龍頭搭配感應功能

在地考量:台灣跟國外想的不一樣

這點我覺得特別重要。很多國外看起來很棒的設計,搬到台灣來不一定適用。最明顯的差別就在「淨水」需求。

在歐美,很多人家裡是直接喝自來水(tap water)的,所以他們的水龍頭設計很少考慮到額外裝淨水器。 但在台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裝RO逆滲透或各種濾水器。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你買了一個漂亮的進口抽拉龍頭,結果發現沒辦法接你的淨水器管線,那就很尷尬了。

所以,在台灣選水龍頭,特別是抽拉式的,很多人會選擇「三用龍頭」。 這種龍頭除了冷、熱水之外,還多一個獨立的飲用水通道跟開關,可以直接連接廚下的淨水器。 這樣就不用在水槽上為了淨水器再另外鑽一個洞裝小小的鵝頸龍頭,檯面會乾淨很多。這算是相當有台灣特色的需求,像是一些在地品牌如HCG和成、itai一太等,都有很多這類產品可以選。相對的,你看一些國外品牌如Kohler或Delta,雖然也有三用龍頭,但選擇就比較少,而且主要是針對有這類需求的市場所推出。

常見錯誤與修正

整理一下新手很容易踩的幾個雷:

  • 錯誤一:只看外觀,沒量尺寸。 很多人買了個超高的工業風龍頭,結果發現自家廚房上櫃太低,裝上去卡卡的。或是水龍頭出水角度太前面,水花一直濺到外面。買之前一定要量好水槽大小、龍頭高度、出水臂長度。
  • 錯誤二:忽略抽拉軟管的材質。 抽拉龍頭那根可以拉出來的管子,有金屬的也有尼龍編織的。金屬的看起來有質感,但用久了抽拉時聲音比較大,也可能磨損。尼龍的比較滑順、安靜,現在很多大廠牌都改用尼龍管了。
  • 錯誤三:以為感應功能都一樣。 如前面所說,感應有分紅外線、電容觸控等。 紅外線的如果感應器髒了或有反光就可能不靈敏。觸控式的比較直覺,但也要注意電池續航力或是否需要接電。如果發生故障,有些產品會變得很難用。 買之前最好去實體店面玩玩看,感受一下反應速度跟自己習不習慣。
出水模式對比:傳統花灑 vs. 特殊的水刀模式
出水模式對比:傳統花灑 vs. 特殊的水刀模式

總結一下我的草稿思路

嗯…大致上就是這樣吧。從最新的外觀、功能趨勢,講到挑選的硬指標(材質、閥芯),再帶到台灣本地市場比較特別的「三用龍頭」需求。我覺得這樣應該算蠻全面的。重點還是那句老話,水龍頭這種天天要用的東西,不要只貪便宜或只看外表。多花一點錢,買個有品牌、有認證、功能符合自己習慣的產品,可以用很久,每天用起來心情也好。 尤其抽拉式這種結構比較複雜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更明顯。

好了,這篇草稿就先到這邊。接下來應該就是把語氣再修飾一下,然後找些實際的產品圖片來當範例。對了,我想問問大家,如果你們要選,你們會優先考慮「智慧感應功能」的方便性,還是「耐用好清潔的材質」呢?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5-19 Reply
    我最近在家裡換了抽拉式廚房水龍頭,真的超方便耶!洗菜、沖碗都變得輕鬆多了,還覺得很有現代感。大家有沒有推薦的品牌或款式呢?
  2. profile
    Guest 2025-04-05 Reply
    最近家裡換了抽拉式廚房水龍頭超方便的啦!以前洗鍋子都要在那邊喬角度,現在直接拉出來沖超順手~推薦學弟妹們如果要外宿租屋可以考慮換這種,真的差很多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