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嗯...家裡廚房那個單柄水龍頭,從底座滲水出來,大概煩了我一個禮拜吧。滴滴答答的,搞得水槽旁邊老是濕一塊。😑
上網查了半天,影片看了一堆,最後決定自己動手。老實說,比想像中簡單,但也比想像中還多「眉角」。花了一個下午,跑了兩趟五金行,最後大概只花幾百塊的零件錢就搞定了。省下的錢事小,但那種「喔!原來我也可以」的感覺,還蠻不錯的。
所以,如果你家也遇到類似問題,我覺得可以試試看。但...有些狀況,可能還是直接找師傅比較快。下面我會慢慢說我這次的經驗。
漏水點不同,解法也差很多
一開始我以為漏水就是換個橡皮圈那麼簡單。但爬文後發現,漏水的位置很重要。 我的情況是從水龍頭轉來轉去的那個「脖子」跟檯面的接縫滲水,而且是開水的時候才會漏。 這跟從出水口滴水,或是把手那邊漏水,原因完全不一樣。
- 出水口滴水:這種最常見,通常是裡面的「陶瓷閥芯」老化或磨損了。
- 把手下方漏水:可能是閥芯上面的密封圈有問題。
- 底座周圍滲水(我的狀況):這通常是閥芯本體,或是下方用來讓龍頭旋轉的幾圈「O型環」老化硬掉了。 它們失去了彈性,水就從縫隙跑出來。
知道問題點可能在哪,心裡大概就有個底,知道等一下要拆哪個部分,也知道去五金行要找什麼東西。
動手前的準備,千萬別漏了
我覺得這一步比實際修理還重要,沒做好後面會很慘...🤦♂️
- 關掉水源總開關! 這絕對是第一步。通常在水槽下面的櫥櫃裡,會有兩個小小的T型或一字型開關,那就是冷熱水的「角閥」。 順時針轉到底,把它們關緊。關了之後記得打開水龍頭,把水管裡剩下的水都流光。
- 準備工具:我這次用到的東西不多,但缺一不可。
- 活動扳手:用來轉開固定閥芯的大螺帽。
- 內六角扳手組:這個超重要!很多單柄龍頭的把手,都是靠一顆藏起來的小螺絲固定的,通常都是內六角孔。
- 一字或十字螺絲起子:有時候會用來撬開那個遮住螺絲的裝飾蓋。
- 抹布或舊毛巾:墊在水槽裡,免得等一下拆下來的零件掉下去敲壞水槽,也可以拿來擦水。
- 手機:邊拆邊拍照,拜託一定要做!不然等一下你絕對會忘記哪個零件裝在哪個順序。
實際拆解步驟(我的是單柄龍頭)
好了,深呼吸,要開始了。我的龍頭算是台灣很常見的那種,所以步驟應該蠻有參考價值的。
第一步:拆把手。我找了半天,才發現把手下方、冷熱水標示那個小小的紅藍色塑膠片可以摳下來。 摳開後,裡面就藏著一顆內六角螺絲。用對應尺寸的扳手逆時針轉鬆,把手就可以整個拿起來了。
第二步:拆裝飾蓋跟固定螺帽。拿掉把手後,會看到一個圓形的金屬蓋子,那個通常用手轉就可以轉開。蓋子下面,就是一個巨大的六角螺帽,緊緊壓著裡面的閥芯。這時候就拿出活動扳手,逆時針把它轉鬆。 這邊可能會有點緊,要用點力。
第三步:取出舊閥芯與O型環。螺帽拿開後,就可以看到水龍頭的心臟—陶瓷閥芯。通常可以直接往上拿起來。閥芯拿起來後,把整個龍頭脖子也往上拔,這時候就會看到藏在底座凹槽裡的元兇—兩、三圈黑色的O型環。我的看起來都有點變形、失去彈性了。
第四步:去五金行買對零件。這一步是關鍵!我直接拿著舊的閥芯和那幾圈O型環,跑去像特力屋或我家附近的振宇五金那種地方。 直接拿給店員看,跟他說「我要這個尺寸的閥芯跟O型環」。千萬不要憑感覺買,因為光是閥芯直徑就有分35mm、40mm好幾種規格,O型環的大小也差一點點就裝不進去。
第五步:裝回去!把新的O型環套回底座的凹槽,可以抹一點點凡士林潤滑(YouTube影片教的)。然後把新的閥芯對準底座的三個孔(兩進一出)放進去,再依序把固定螺帽、裝飾蓋、把手全部反向裝回去。就...大功告成了!
自己修?還是找師傅?一個簡單的比較
雖然這次成功了,但過程中好幾次都想放棄直接打電話叫水電。所以整理了一下,什麼情況可以自己來,什麼時候最好還是交給專業的。
| 項目 | 自己DIY | 找水電師傅 |
|---|---|---|
| 費用 | 超省!大概幾百塊零件錢。我這次換閥芯+O型環好像才三百多。 | 嗯...就是花錢消災。工錢加零件,一兩千跑不掉吧。 |
| 時間 | 很花時間...特別是第一次。包含上網研究、跑五金行,我搞了一個下午。 | 快!師傅傢伙齊全,經驗豐富,可能半小時就收工了。 |
| 風險 | 高!有可能買錯零件、轉壞螺絲、甚至把水管弄裂...那就GG了。 | 低。專業的還是比較穩,而且通常有保固,再漏水可以找他。 |
| 成就感 | 滿點!看著不再漏水的水龍頭,真的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 零。但換來的是安心跟悠閒的下午茶時間。 |
國外品牌龍頭,有些地方不一樣
這邊要特別提一下。我一開始也看了很多國外YouTube影片,他們修的都是Moen、Kohler或Delta這種美規品牌。 後來才發現,他們的內部構造跟台灣常見的品牌(像HCG和成、LOLAT羅力)長得不太一樣。
比如說,有些美規龍頭的閥芯是用一個球體加上彈簧和橡皮座,而不是我們常見的一體式陶瓷閥芯。 他們的固定方式、需要用的特工(特殊工具)可能也不同。所以,如果你家裡是進口的高級水龍頭,直接照著台灣的教學拆,可能會出事。最好還是先確定品牌,去找該品牌的官方拆解說明會比較保險。
最容易卡關的幾個地方
最後,分享幾個我這次修理時,覺得最容易卡關或做錯的地方,希望可以幫大家少走點冤枉路。
- 螺絲轉不開:老舊水龍頭的螺絲很容易因為水垢卡死。千萬不要用蠻力!可以先用螺絲起子的握柄輕輕敲幾下,震鬆它。再不行,可以去買WD-40之類的除鏽劑噴一下,等個幾分鐘再轉。
- 買錯零件尺寸:這真的會讓人很崩潰...所以再次強調,一定要帶著舊零件去比對。 如果真的沒辦法拆下來,至少也要用尺量好閥芯的直徑、總高度,還有O型環的內外徑跟粗細,多拍幾張照片給店員看。
- 裝回去後還是漏:如果換了新零件還是漏,那問題可能比較複雜。有可能是水龍頭本體有細微裂痕、水壓太大(可以請師傅裝減壓閥),或是...你真的裝錯了。這時候就不要逞強了,找師傅吧。
好了,大概就這樣...碎碎念了一堆。換你有動手修過家裡什麼東西嗎?底下留言分享一下吧,看是成功的經驗還是糗事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