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最近在幫朋友看廚房裝潢,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光是一個「水槽」的尺寸,就搞得我們人仰馬翻。想說應該不少人有類似的困擾,乾脆來整理一篇,跟你們聊聊到底怎麼選單槽水槽的尺寸,才不會買回來結果裝不上去,或是用起來超卡手!
先說結論
如果你時間很趕,直接看這句:先確認你家廚房檯面的「深度」,再用底下櫥櫃的「內徑寬度」減掉 5 到 10 公分,就是最適合你的水槽寬度。然後,水槽本身的深度最好要有 20 公分以上,不然洗個鍋子水就濺得到處都是!
為什麼尺寸這麼重要?根本是廚房的核心啊!
很多人可能覺得,水槽嘛,不就是洗碗洗菜的地方,有就好。NONONO~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你想想,備料的時候要洗菜,煮完飯要洗鍋子,吃飽了要洗碗盤,統計顯示我們在廚房超過 65% 的時間都跟水槽脫不了關係。 尺寸選錯,不只每天看得不順眼,用起來更是會讓你懷疑人生。😂
選太大,檯面空間被吃光,連個砧板都沒地方放;選太小,連家裡最大的那個湯鍋都塞不進去,只能在旁邊克難地沖水,有夠狼狽。所以啦,花點時間搞懂尺寸,絕對是個划算的投資!
怎麼做?跟著我一步一步量!
好,捲起袖子,拿出你的捲尺,我們開始動工!🛠️
第一步:先看檯面深度,這點超多人忽略!
一般來說,現在標準的廚具檯面深度大概是 60 到 65 公分。 但!如果你家是比較舊的公寓,或是建商當初的規劃比較特別,很可能會遇到只有 55 公分甚至更淺的檯面。 這會直接影響你能選的水槽前後寬(也就是深度)。
一個簡單的算法是,水槽的深度(前後寬)大概是檯面深度減去 10 公分左右。 這樣才能確保檯面前後都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龍頭跟穩固水槽。所以,如果你的檯面只有 55 公分深,那你找水槽的時候,深度就不要超過 45 公分,不然師傅來了也只能跟你兩手一攤說裝不了。
第二步:量水槽下方「櫃體內徑」的寬度
這也是一個大重點!很多人會直接量櫥櫃的門板寬度,但這是錯的!你要打開櫃子,量裡面左右兩側的實際寬度,也就是「內徑」。
為什麼?因為水槽是裝在櫃體裡面的,兩邊還需要空間放安裝用的掛鉤或打矽利康固定。一個比較保險的算法是:水槽的寬度 = 櫃體內徑寬度 - 5至10公分。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櫃體內徑是 80 公分,那你可以安心選擇 70 到 75 公分寬的水槽。
第三步:深度,才是實用度的靈魂!
這裡說的深度,是指水槽本身有多「深」。我個人強烈建議,至少要選 20 公分以上的深度,最好能到 22-23 公分。 為什麼呢?
- 防止水花四濺:淺水槽洗東西時水花很容易濺出來,你得一直擦檯面。
- 眼不見為淨:吃完飯累得半死,先把碗盤通通丟進深水槽裡,外面看起來還是乾乾淨淨,晚點再來洗,超爽!😂 _
- 容納大型鍋具:家裡有大炒鍋、深湯鍋的,深水槽才能讓你輕鬆把它整個放進去刷洗。
當然,也不是越深越好。太深的水槽可能會需要你彎腰駝背去洗碗,久了也是會腰痠。 所以還是要考慮一下家裡主要使用者的身高喔!
尺寸對照與情境選擇
我知道光講數字大家可能還是沒啥概念,我直接整理一個表格,讓你們可以快速對照,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寸。👇
| 櫥櫃寬度 (外徑) | 建議水槽寬度 (內徑) | 適合誰? | 老實說... |
|---|---|---|---|
| 60cm 以下 | 約 45-50cm | 小套房、茶水間、不常開伙的人 | 洗大鍋子會有點卡,但租屋處或備用廚房很夠用了啦。 |
| 70cm - 80cm | 約 60-70cm | 標準家庭、2-4 人小家庭 | 這個尺寸最常見,大部分鍋具都OK,算是安全牌!👍 |
| 90cm 以上 | 75-85cm 或更大 | 熱愛烘焙、常常呼朋引伴來家裡開趴的料理達人 | 爽度一百!洗烤盤、大龍蝦都沒問題,但記得檯面也要夠大才行。 |
在地差異比一比:IKEA迷思與台灣現實
很多人很愛去 IKEA 找靈感,他們的廚房展示區真的弄得很美。 不過,在把卡刷下去之前,有件事你一定要知道。IKEA 的系統廚具大多是歐規尺寸,他們的標準檯面深度就是 60 公分,搭配的水槽尺寸也是配好的。 這在新建案或你家廚房整個重做的時候很棒,一切都照標準來。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台灣很多老公寓或舊房子的檯面深度根本不到 60 公分。 你如果傻傻地買了 IKEA 的水槽,結果發現檯面太淺、裝不進去,那真的會欲哭無淚。反過來說,台灣本土的廚具品牌,像是喜特麗或是一些在地工廠,他們就比較了解台灣的「國情」,提供的尺寸選擇比較彈性,甚至可以找到專為 55 公分淺檯面設計的水槽。 所以,選購前務必確認自家規格,不要被美美的展示間沖昏頭啦!
踩雷區!千萬別只看水槽外徑
選購水槽時,除了寬度、深度,還有一些魔鬼細節,一不注意就會踩雷!
- 安裝方式影響開孔尺寸:水槽有分台上盆、台中盆、台下盆,三種安裝方式需要的檯面開孔尺寸都不一樣!特別是台下盆,為了好清潔,現在很多人愛用,但它需要的支撐和工法比較複雜,一定要跟你的廚具廠商或師傅確認好。
- 忘了留水龍頭的家:水槽裝好了,結果發現後面空間不夠裝水龍頭,或是裝了之後開關會撞到牆壁,這真的超糗...記得要預留至少 5-10 公分的空間給龍頭。
- 配件才是本體:現在很多水槽都有出專屬的配件,像是瀝水籃、砧板、滴水盤等等。 這些東西超好用!可以在水槽上方創造出第二個工作平台。但重點是,這些配件的尺寸都是固定的,所以你在挑水槽的時候,就要連同這些配件的尺寸一起考慮進去,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總之,選水槽真的是一門學問,但只要掌握「先看檯面深度、再量櫃體內徑、最後追求水槽深度」這三大原則,基本上就不會出太大的錯。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正在煩惱的你有幫助啦!
換你說說看!你家廚房的檯面深度是多少公分?你覺得現在的水槽夠用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