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模擬軟體有哪些?常見 ProCAST、MAGMASoft 與 THERCAST 比較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幫你選鑄造模擬軟體,快速搞懂主流工具優劣、預算怎麼配,省時又少踩雷

  1. 先試用 3 天內的 ProCAST、MAGMASoft、THERCAST 免費版,感受操作流程和功能差異。

    這樣能直接比出哪個介面你順手,功能是不是夠用。(第 3 天問自己哪個軟體不用教學也能做出一個基本模擬)

  2. 馬上查 2025 年各家年費,預算抓在 8 萬到 20 萬台幣區間,別忘了問折扣。

    你可以避免超支,也知道哪些功能多花錢、哪些小型廠就夠用。(1 天內請銷售給報價單,預算沒爆表就 OK)

  3. 記得要在第一次模擬時直接用世界大廠常見參數,像是壓力、溫度、流速三種都設在業界建議值。

    能大幅提升模擬成功率,省去試錯時間。(模擬成功率 ≥90%,三次內出圖就算達標)

  4. 開始從 5 個網友熱門問題下手,像是軟體支援哪些金屬?能不能做多腔?一天內自己查清楚。

    這樣快速搞懂自己常遇到的難題,不用等客戶或老闆問才補救。(查完 5 題,自己能口頭解釋就合格)

想了解鑄造模擬軟體機制?揭開ProCAST、MAGMASoft與THERCAST特色

嗯,像ProCAST、MAGMASoft還有THERCAST這些主流的鑄造模擬軟體啊,他們都標榜什麼全景式解決方案吧。可是在現場實際操作時,譬如說你遇到澆口參數要調整,每次只要換一種合金或是機台設備不同,這種自動推薦結果好像就常常會失靈啦。然後我發現官方文件裡對於所謂「單一模具十分鐘五步驟流動模擬」,說真的沒什麼很明確的流程細節可以照著走,基本上大多還是得靠自己現場累積的經驗或者團隊自己寫的SOP才行。講白了,要達到高度標準化,其實就是需要前輩的Know-how不斷傳下來,加上不同部門的人一起討論協調啦,不太可能只靠官方手冊就搞定全部狀況。

看看世界大廠怎麼運用鑄造模擬軟體提升良率

全球知名大廠開始善用鑄造模擬軟體,成效看得到。
- 2023年IEEE Access和2022年歐洲壓鑄聯盟的數據,其實有講:導入主流系統後,大公司缺陷率平均降了15–25%欸。不過啊,也不是沒風險喔,像MAGMASoft如果溫度場設錯 - 學術論文有提,這情況會讓缺陷超過15%,等於操作參數要非常細心、還得重視數據收集對吧。

看看世界大廠怎麼運用鑄造模擬軟體提升良率

簡單三步走學會啟動鑄造模擬,輕鬆上手主流系統



☐ 步驟1 材料資料庫怎麼建?欸,超級重點!先衝到主選單那排有個「材料管理」,按下去會跳出右邊新視窗~直接新增一條紀錄,然後型號一定要記得挑,像AlSi9Cu3啦!密度也別漏,2.7 g/cm³超常見,熔點範圍570-590°C,再加上成分比例。記得看一眼每格有沒有紅字或警告符號,一看到就表示有東西沒填喔!如果蹦出缺項提示,就是哪裡少了,回去補完再說。
0_img_simulation-software-comparison.jpg

☐ 步驟2 製程條件輸入!左側專案導覽拉開,「新建工藝流程」直接按;流程頁面彈出,把進料溫度、模具預熱、注射壓力這幾個必填值一個個丟進去(例:鋁合金澆注690°C、模溫200°C、壓力60 MPa),動作快狠準。有沒有發現旁邊時不時冒橙色或紅色提醒?什麼「值超出常用範圍」之類的,有這種狀況就得翻手冊,照它調整直到異常消失,不然就是過不了。
1_img_simulation-software-comparison.jpg

☐ 步驟3 分析跟存檔!好啦前面做完才能跑這步喔。切右下運算啟動鍵,一按下去畫面立刻轉換,計算進度條刷起來,還會自動存當前設定檔在預設路徑~一直等進度從0%穩定爬升到「任務完成」,旁邊還會冒出綠色勾勾才行。如果分析過程突發閃退或有警告彈窗…等等,要看系統訊息紀錄原因,再一條條慢慢查錯補正啦。
2_img_simulation-software-comparison.jpg

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同步用模板儲存功能啦,每次改條件都另開一份副本保底,不然一下搞亂很難追回來!而且只要遇到怪問題,大多數老工程師都說快點對比團隊已驗證的模板最有效率,比照修超快又不容易重複踩坑。長久累積下來知識共享速度直接升天,也比較不會被同樣錯誤雷好幾次,提高效率就靠這套!

如何評估預算配置,選對適合你的鑄造模擬方案

依歐洲壓鑄聯盟2022年建議啦,中型產線在選像THERCAST這種鑄造模擬工具時,維護跟訓練的年費通常都要25到40萬新台幣,其實比單次買軟體還貴喔。不過這種效益好不好,很看工程師有沒有熟、會不會調參,還有團隊平常有沒有互相分享經驗。有些東西整理一下會更好操作,以下是幾個效率提升的小技巧:

- 參數模板先建立:把過去生產案例中重要的製程條件,例如壓力變化、冷卻設定這些,提前做成好幾組範本。臨時輸入太花時間了,直接套用最少快個六成,而且很適合要一直換產品或測配方的工廠欸。

- 工藝版本備份分支:每做一次優化、不小心失敗什麼的,都各自存一份詳細副本,比只留最後那版省時太多。查錯只要一兩分鐘,不用自己慢慢回頭翻記錄。尤其輪班交接時,換人也不怕資訊斷掉。

- 數據跟現場聯動:模擬跑完馬上把結果丟到現場監控,讓操作員直接對比,看數字跟預設差多少,如果怪怪的早點發現修正。基本上每回測試,比原本流程可快個三四成吧,有時甚至更多。

- 定期小組審核參數&預算:流程複雜就排固定審查,由不同部門一起檢查設定和資金流向,發現奇怪花費或沒考慮到的隱藏成本,每月可抓到八成問題。其實這不只省錢,連新手學習也順便顧到了啦。

如何評估預算配置,選對適合你的鑄造模擬方案

常見鑄造模擬軟體疑問有哪些?2025網友熱門問題總整理

Q: 30組樣品是否能準確驗證Inspire Cast的縮孔率和填充時間預測?
A: 嗯...其實這個啦,如果你只拿30個樣本直接對Inspire Cast的預測做驗證,好像不太夠吧,應該還要搭配一種「mini field test」那種流程才比較OK。就是你現場同批、工藝條件一樣,然後讓Inspire Cast跟像Thermcast那類別的市面軟體一起跑一下縮孔率跟填充時間,再回頭比一下現場監控出來的真實數據會有沒有差。之前2023年,有一條汽車零件產線就這麼做了,後來去看他們30筆樣本,大部分預測值都有落在正負8%以內(來源:內部生產案例匯報)。啊其實最關鍵還是說,每一次新批次只要製程有紀錄好,都可以照著上面複製啦,所以用這招檢查,其實蠻有參考價值。

---

Q: Inspire Cast的模擬參數可以直接移轉到THERCAST或其他廠牌嗎?
A: 嗯…怎麼講,就是理論上兩邊都是熱流固相耦合,可是實際操作喔,有時候邏輯設定差滿多。像以前鋁壓鑄廠直接把案子丟到另一家軟體裡,結果發現冷卻水路那些還有初始溫度場設置都常常不合,然後充模控制也很難完全對得上。所以工程師通常要手動一個一個校、調,大概要多花三五小時處理(參見2022亞洲鑄造年會發表經驗)。所以說,不太建議直接靠檔案互換,比較保險還是自己另外存標準範本再各自微調。

---

Q: 維護費30-40萬元每年到底花在哪?怎麼判斷AI/雲端新工具值不值得投入?

A: 呃...說白了,那筆錢大多都繳在版本授權啊、即時線上問問題跟遠端升級機器那些服務(好像70%以上都這裡)。AI或雲端那種新型平台現在很多接API串聯,不管訓練或布署整體門檻低滿多。有聽鋅合金廠算過,他們傳統軟體要搞工程教育可能拖到快兩個月,新型CloudCast大概兩週就進入狀態。不過要小心,有些API串接、人員培訓或者模板訂閱制這些成本藏得比較深,買前沒細看容易忽略掉。總之以上是幾個最大的疑問,把重點挑出來拆解給你。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