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別只看蛋白質有幾克
嗯…今天要來聊高蛋白。很多人問怎麼挑,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大家好像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又或者…太簡單。很多人就是比價錢,看誰最大罐,或是誰每一份的蛋白質克數最高,這樣就沒錯了吧?但事情沒這麼單純。
所以,一句話結論:與其斤斤計較那幾克蛋白質,不如多花三秒鐘看一下成分表,確認你喝下去的到底是什麼。乾淨的成分,遠比那多出來的兩克蛋白質重要。
多數人不知道,或說文章沒寫清楚的事
我看了很多網路上的文章,大部分都把重點放在介紹乳清蛋白分三種:濃縮、分離、水解。 這沒錯,是基本功。但他們比較少深入去談兩件事,我覺得那才是魔鬼細節。
第一,是「添加物」。很多高蛋白為了好喝,加了一堆人工甜味劑、香料、增稠劑。 你以為在補充蛋白質,結果可能喝下一堆身體不需要的東西,有些人喝了會脹氣或拉肚子,不見得全是乳糖不耐。
第二,是「吸收率的迷思」。大家都在追求水解蛋白,因為它號稱分子最小、吸收最快。 但這真的有差那麼多嗎?對頂尖運動員可能有差,但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身體能不能「好好利用」這些蛋白質,比它進來得多快,可能更重要。濃縮、分離、水解的選擇,更多時候是跟你的預算還有乳糖耐受度有關。
怎麼挑?我的思路是這樣
好了,那到底要怎麼選?我自己會分幾步來看。
第一步:先確定你的需求跟預算
你為什麼要喝?是運動後補充?還是日常飲食蛋白質吃不夠?或是你是素食者?目標會決定你要選哪一類。
- 運動族群: 其實一般的濃縮乳清 (WPC) 就很夠用了,CP值最高。 如果你會乳糖不耐,那就多花點錢選分離乳清 (WPI)。
- 日常補充/長輩: 慢慢吸收的酪蛋白,或是植物蛋白其實更適合,可以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
- 素食者/過敏體質: 沒得選,就是植物蛋白,像是大豆蛋白或豌豆蛋白。 放心,現在的技術讓植物蛋白的營養價值也很完整。
第二步:學會看成分表
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翻到罐子背面,不要只看蛋白質幾克,要看「Ingredients」(成分) 那一欄。越短越好。如果前面幾個是乳清蛋白、可可粉…這樣很正常。但如果後面跟著一長串看不懂的化學名詞,那就要想一下了。
這點美國的規範跟台灣有點不同,美國 FDA 對於膳食補充劑的標示有很嚴格的規定,所有成分,即使是量很少的,都必須列出來。 台灣的食安法規也是,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這些資訊。我們該做的就是利用它。
第三步:計算真正的蛋白質 CP 值
不要只用總價除以總重量。你要算的是「每一克純蛋白質」花多少錢。
算法很簡單:(產品總價格) / (總份數 x 每一份的蛋白質克數)。這樣算出來,有時候會發現,比較貴的那一罐,其實單位成本反而比較低。
不同類型蛋白質的差異,講白話一點
網路上一堆專有名詞,我直接用我的理解講給你聽。
| 類型 | 吸收速度 | 適合時機 | 我自己的感覺啦 |
|---|---|---|---|
| 乳清蛋白 (Whey) | 很快,像衝鋒隊。喝下去大概 2-3 小時就吸收了。 | 運動後馬上補,把握黃金時間。 | 最主流的選擇,口味也最多。但如果腸胃敏感,喝了容易有事…像是脹氣。 |
| 酪蛋白 (Casein) | 很慢,像後勤補給。可以撐 7-8 小時。 | 睡前喝,讓肌肉在睡覺時也能慢慢修復。 | 喝起來比較稠,飽足感很強,很適合當代餐或睡前點心。 |
| 植物蛋白 (Plant-based) | 速度算中等,看來源。 | 素食者、乳糖不耐者、或想換換口味的人。 | 以前覺得植物蛋白有股「生味」,但現在技術真的進步很多。有些豌豆蛋白喝起來很順,而且不會有喝完牛奶那種黏膩感。 |
到底要吃多少?多聽多看,但要聽身體的
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台灣的國健署建議,一般健康的成人大概是每天每公斤體重 1.1 公克的蛋白質。 也就是說,一個 60 公斤的人,一天大概需要 66 公克。 這個量其實你三餐正常吃,通常都能達到。
但如果你有在做肌力訓練,需求量就會拉高,可能會到每公斤體重 1.6-2.0 公克。 這時候高蛋白補充品就能派上用場。不過,這只是個參考值。國外有些資料,像是 Herbalife 的建議,會提供用瘦體重或總體重乘以特定係數的算法,更個人化一些。
我自己覺得,不要太執著於數字。可以算一下自己平常飲食大概吃多少,再看離目標差多少,用高蛋白去補那個缺口就好。不用把它當神丹妙藥,更不要本末倒置,為了喝高蛋白而不好好吃飯。
什麼時候該停看聽?
高蛋白不是萬能的。它就是個方便的蛋白質來源,但不是必需品。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應該避免。
例如,如果你本來就有腎臟相關的疾病,在攝取高蛋白飲食前,一定要先跟你的醫生討論。 因為大量的蛋白質代謝物需要透過腎臟排出,可能會增加負擔。
還有就是,喝了之後身體一直不舒服,比如持續脹氣、腹瀉、或皮膚長痘痘,那可能就是這個產品不適合你。 這時候就該停下來,換個牌子、換個類型(例如從乳清換成植物蛋白),或是乾脆回歸天然食物,看看狀況有沒有改善。身體的反應,永遠是最準的。
說到底,這些營養補充品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持續的運動,還有充足的睡眠。這些基本功做好了,高蛋白才能真正發揮它錦上添花的效果。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看:你在挑選高蛋白時,最先看的是「蛋白質克數」還是「成分表乾不乾淨」?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