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句話
嗯...想靠益生菌救鼻子過敏,或許有機會,但不是隨便吃都有用。重點是「菌株」,而且...不保證有效。
所以,到底怎麼選?
聽起來很複雜。整理一下好了。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看「菌株」,而且要看到後面的編號。 就像人的身分證號碼。只寫「L. paracasei」沒什麼意義,後面接的「33」或「GMNL-133」才是關鍵。 很多產品都只寫個大概,這種就要小心。
再來,找一下有沒有針對「過敏性鼻炎」的人體臨床研究。 有些研究只是在動物身上,或甚至是體外實驗,那個參考價值就...比較低。最好是有雙盲測試那種。
菌數的話...好像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足量」,要達到研究裡面的有效劑量。 一天吃個幾十億到一百億應該算常見範圍,但不是數字越高就越厲害。
最後是劑型。膠囊、粉末...其實都可以。重點是能保護益生菌通過胃酸。 選自己方便吃的就好。
先別急,有些限制要先知道
這部分好像比較少人提。
有個叫「世界過敏組織」(WAO) 的國際權威機構,他們的態度其實非常保守。 他們在 2020 年的指南說,目前證據還不夠強,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益生菌來預防或治療過敏。 這跟台灣市場上熱烈的討論,感覺有點溫差。
而且,研究結果真的...很混亂。有些研究說有效,但也有不少研究顯示,跟安慰劑比起來根本沒差。 效果可能受到人種、地區、吃的菌株種類跟時間長度的影響。
再來,益生菌主要是調節免疫反應,對因為免疫失衡引起的過敏性鼻炎可能有用。 但如果是其他類型的過敏,例如皮膚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樣。要分開看。
說到底...還是體質。就算選對了菌株,吃了足夠的時間,還是有可能對你個人沒什麼感覺。它不是藥,只是一種輔助方法。
常見的菌株有哪些?做個筆記
市面上比較常聽到的,大概是這幾支。筆記一下。
| 菌株全名 | 研究筆記 | 個人想法 |
|---|---|---|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 (LP33) | 這支最有名的吧。有台灣的研究支持,說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品質。 主要是針對花粉、塵螨這類過敏原。 | 感覺是市場主流。很多產品都主打這個...價格可能也比較高? |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 | 研究很多,但好像...比較多是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或腸道。 在鼻子過敏這塊,證據好像沒LP33那麼集中。 | LGG 很有名,但要看用在哪。如果是為了鼻子,可能要再想想。 |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GMNL-133 | 也是台灣的菌株。有研究說可以降低鼻炎的嚴重程度,還有跟發炎相關的指數。 | 跟 LP33 是親戚(同為 L. paracasei),但編號不同,功效可能也略有差異。算是另一個選擇。 |
| 複合菌株 | 有些研究會用好幾種菌加在一起。理論上好像可以多方面調節...但研究更難做,很難分清楚是誰的功勞。 | 水很深。除非有看到針對「這個特定配方」的臨床研究,不然很難評估。 |
常見錯誤與修正
整理幾個自己或朋友可能會搞錯的點。
- 錯誤一:以為是益生菌都對過敏有效。
不行。剛剛說的,「菌株特異性」最重要。 A菌株對腸胃好,不代表對鼻子有用。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菌株編號。 - 錯誤二:吃個幾天,沒感覺就放棄。
免疫調節需要時間。 大部分研究都觀察了至少一到兩個月,甚至更久。想看到效果,至少要持續吃三個月吧,當作一個療程。 - 錯誤三:覺得吃了益生菌就天下無敵,可以亂來。
益生菌只是輔助。它不能取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正常的醫療。 如果繼續熬夜、吃一堆會引發過敏的食物,神仙也難救。 - 錯誤四:跟風買,看廣告買。
很多人在 PTT 或 Dcard 問推薦,但別人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 還是要回歸原點,看菌株、看研究,然後...親身試試看才知道。
說了這麼多...那你呢?你或身邊的人有試過用益生菌對抗鼻子過敏嗎?是哪一支菌株?感覺怎麼樣?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