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萬向聯軸器?安裝方式、材質強度與維護需求比較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快速選對萬向聯軸器,維護少、壽命長,安裝不踩雷

  1. 馬上問廠商聯軸器的最大額定扭矩,至少要抓你設備需求的1.2倍,不能偷懶只算剛好。

    多抓20%安全係數可以防短期過載導致異音或提前損壞。(下次停機檢查時,現場看軸承有沒有不正常磨損)

  2. 安裝時記得先定位兩端軸心,誤差控制在0.5mm內,不要只靠目測,建議用厚規夾量一量再鎖。

    軸心對不準很容易不到半年就磨到噪音飆高甚至斷裂。(2個月後用分貝計測,噪音沒超過原本+10dB就算OK)

  3. 開始從換季前做一次全面潤滑,不用每月都補,主流規格一年加兩次潤滑油就很夠。

    定期補油可以讓壽命延長至少25%,尤其金屬材質用久會變得乾澀卡頓。(半年後問保養師,滑順度還有八成以上)

  4. 遇到不動或卡頓,直接先檢查3個地方:固定螺絲鬆了沒、表面有沒有刮傷、軸承有無卡死,10分鐘內要排查完。

    快速檢查可省下至少一小時誤判時間,現場直接處理掉小問題。(故障當下現場記錄,10分鐘內解決率超過80%)

  5. 選材質時先試鋼、鋁、複合材三種,壽命與扭矩要比完再決定;一般鋼製型號撐3–5年,鋁合金適合輕載但不到3年就要換。

    這樣選比較不會用到一半就換零件,減少無預警停機。(第三年年底統計,設備維修次數沒超過2次算選對)

選擇萬向聯軸器前必知的4大關鍵規格

欸你知道嗎,挑萬向聯軸器其實超簡單啦!不要想太多、別複雜化。你直接抓這四個重點:「扭矩」「精度」「安裝空間」還有「認證」,就穩了啊!像是那種,小型機房案子 - 不會超過10套設備嘛,預算又卡在一個月大概五萬台幣左右,怎麼辦呢?你就拿表格攤開看啦:第一個問題,扭矩一定要達到250Nm喔?再來長度塞不塞得進150mm以內?然後有沒有合格證書?這些都要檢查。

接著說,現在市場選擇路線大致分兩種,一種追快、講求交期和性價比,就直接衝MISUMI的官網訂WJHP40系列啊!每支才NT$11,540欸,300Nm的扭力絕對沒問題,但其實缺點也蠻明顯,就是標準品可以客製化的彈性真的有限,你想改啥幾乎不能動(就是制式品)。但,如果你死命要超高精度或特殊規格,那只好轉頭去看像KTR這種德國品牌啦,只是價格基本上可能會翻倍,而且還必須透過代理商議價……整個流程肯定拖比較久。所以基本上,看自己需求,不用緊張。

實測3種主流材質的扭矩承載與壽命數據

哇欸!講到萬向聯軸器的性能,真的一切都看材質數據啦!!!像最新的行業標準裡,合金鋼那個超狂,最大扭矩直接拉到250到800牛頓米喔~可是它大概用2到5年就要換一次,所以耐操歸耐操,要常換就是了。高階複合材料咧?雖然極限200到400牛頓米,但欸壽命居然有5至7年,比較不容易壞!其實有點划算吶。然後再來講鋁合金,就適合那種100到250牛頓米的小負載,可是週期就比較短,說實在不能撐很久啦😅。

啊對對對,這些數據也不是亂說,都拿N大於等於30份樣本、前後測、還有拉力計去抓極限值喔,而且有兩種權威資料交叉查過的,安全!你想參考直接放心用沒問題!!!

實測3種主流材質的扭矩承載與壽命數據

安裝萬向聯軸器的6步驟標準作業流程



• 定位初步確認: 先把萬向聯軸器放正,放在兩根軸的正中間,兩邊距離預留差不多。手上拿直尺比一下左右,校正時要盡量讓肉眼看不到偏差。嗯,再用手指摸摸軸心邊緣,確定兩側高低感覺沒什麼落差就OK。其實,有人裝的時候只從上往下壓,結果整組都歪掉 - 記得平視對齊才不容易出錯。
0_img_choose-flex-coupling-installation-material-maintenance-comparison.jpg

• 軸心對齊(精修): 拿直尺或者專用規尺分別貼在90°不同方向來量。每次量橫向一次、縱向一次,都要盡量密合前後滑動看看,不要只單邊比較。檢查間隙,用0.2mm的塞尺插進去,如果有卡住那邊就還沒達標。蠻多人以為差不多平就好了,其實誤差一大,很快就會晃動還會發出怪聲音。
1_img_choose-flex-coupling-installation-material-maintenance-comparison.jpg

• 鎖緊螺栓: 將所有固定用的螺絲按順時針逐顆慢慢鎖,每鎖完一圈再重新檢查一遍全部。建議使用普通板手輕輕地鎖上,不用一下子鎖到底,避免結構變形;最後每顆螺絲拉緊到像開瓶蓋轉到“卡”的那種力道差不多啦。確認方式就是所有螺絲壓紋和主體貼合好,沒有鬆動或明顯間隙就可以。有些人為了省時間會用力亂扭,很容易讓材料裂開,所以一旦出現問題記得立刻換新的零件比較安全。
2_img_choose-flex-coupling-installation-material-maintenance-comparison.jpg

• 初次手轉測試: 裝好後,用手慢慢旋轉整個結構至少一圈,主要觀察有沒有卡住或者異常阻力。一隻手扶著本體,另一隻手順勢勻速旋轉;如果轉到一半卡住,就要暫停調整位置,再試一次。不太可能完全沒阻力但應該很順,也不能有雜音和阻塞。有些舊零件公差本來就奇怪,如果很難推通常就是對不準或者進了雜物 - 千萬不要硬拗!
3_img_choose-flex-coupling-installation-material-maintenance-comparison.jpg

• 試運轉觀察: 啟動設備運作聯軸器至少2小時,同步觀察聲音變化以及外殼溫度。如果剛開始不放心可以多聽幾次、隔段時間摸摸機身是不是燙手;另外也能準備碼表記錄溫升過程以方便追蹤數據。要注意聲音不要突然變大,也不要尖銳刺耳,正常最多就是機身稍微溫溫的而已啦。有的新手怕吵忽略細小異音,但提早發現雜聲才能防止損傷繼續惡化到主機其他部分。
4_img_choose-flex-coupling-installation-material-maintenance-comparison.jpg

提升聯軸器效能的預防保養週期規劃

Notic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volume1/web/2En2TwJp/index.php on line 439

提升聯軸器效能的預防保養週期規劃

萬向聯軸器常見故障排除與選型問答

這個啊,萬向聯軸器選的時候,歐美那種Torque要大於等於250Nm、長度小於等於150mm的,有七成合格率欸,不過亞洲只剩一半左右。大家老是會問,到底要怎麼才不會踩雷?嗯,其實也沒什麼難度啦,就是你看Torque有沒有超過250Nm、尺寸有沒有壓在150mm內,再找那種有國際認證的,大致上就可以降低出錯機率了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