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最近又有朋友在問,口碑公司到底要怎麼選?
唉,這個問題... 真的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感覺市場很亂,水很深,一不小心就踩雷。😅
很多公司標榜自己是「口碑行銷」,但做的事情跟「網軍」好像也沒差多少。 就是鋪天蓋地的發文,看起來很熱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廣告,反而有點反感。 找錯了,不只浪費錢,還可能把品牌形象搞砸。
所以,到底要怎麼分?怎麼選?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比較像是在自言自語,希望能幫到同樣有困擾的人吧。
先說結論:找那個「敢說實話」的
老實說,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找最有名的、案例最多的,或是最便宜的。 而是要找到那個「頻率跟你合」,而且「敢跟你說實話」的合作夥伴。
什麼是實話?就是他會告訴你,你的產品可能在哪個論壇會被罵、你的預算可能做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或是你這個行銷活動的點子... 嗯,有點老套。一個好的代理商,應該要能幫你預見風險,而不只是一味地答應你所有要求。
合作前,先問這3個有點「尖銳」的問題
在跟對方談的時候,除了看他們過去的成功案例,我更傾向於問一些能看透他們「底層邏輯」的問題。 這比看他們美美的簡報重要多了。
問題一:「你們的『寫手』或『發文者』是誰?」
這個問題很重要。是他們公司內部員工?外包的寫手團隊?還是他們有辦法找到「真實的素人」來分享體驗?
- 如果是內部員工:優點是好管理、口徑統一。缺點是,如果員工用自己的私人帳號發文,離職了怎麼辦?而且寫出來的東西很容易有「公關稿」的味道。
- 如果是外包寫手:品質可能參差不齊。要確認他們怎麼控管內容的真實性跟品質。
- 如果是真實素人:這最理想,但也最難。要問他們是怎麼找到這些人的?用什麼方式鼓勵他們分享真實心得?這最能看出一家公司的「硬實力」。
總之,你要知道幫你發聲的人是誰,才能判斷口碑的真實性。
問題二:「如果被網友抓包是業配,或出現負評,你們的SOP是什麼?」
這是在測試他們的危機處理能力跟道德底線。 一個負責任的公司,不會只跟你說他們多會創造正面聲量,也應該要有一套處理負面聲量的標準流程。
你可以觀察他的回答:
- 好的回答可能像是:「我們會先分析負評的真實性。如果是產品問題,我們會建議客戶誠實面對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是不實指控,我們會準備好證據,用客觀、非情緒性的方式去澄清。」
- 有風險的回答可能像是:「這不用擔心,我們有很多帳號可以去把風向帶回來!」、「我們會用大量正面評價去洗掉負評。」...這種操作短期看似有效,長期來看風險很高,很容易被識破,造成更大的公關災難。
特別是在台灣,像是Dcard、PTT這種平台,網友都很聰明,操作痕跡太明顯很容易「炎上」。 一個好的夥伴應該是幫你拆炸彈,而不是埋炸彈。
問題三:「可以分享一個你們覺得『沒那麼成功』或『學到教訓』的案例嗎?」
這題是壓力測試。敢於承認失敗、並從中學習的公司,通常更值得信賴。 如果對方只是一味地展示成功案例,每個案子都說成效超群,那反而要小心。
從失敗案例中,你可以了解:
- 他們如何定義「失敗」?(是KPI沒達到?還是客戶不滿意?)
- 他們把失敗歸因於什麼?(是策略錯誤?執行問題?還是市場環境改變?)
- 他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未來會如何避免?
這個問題,能看出一個團隊的成熟度與誠實度。
不同類型的公司,服務真的差很多
市面上的公司很多,大致可以分成幾種類型。我憑感覺簡單分一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公司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誰 |
|---|---|---|---|
| 大型整合行銷公司 | 資源多,可以做全方位的規劃,從廣告、公關到口碑都包。 找大品牌合作的經驗也比較多。 | 嗯...費用通常比較高,而且流程可能比較制式。小案子不一定會被重視。 | 預算充足、需要跨媒體整合的大品牌。 |
| 專注論壇/社群的公司 | 很懂 PTT、Dcard 生態,知道怎麼創造話題、跟網友互動。 操作靈活,反應快。 | 策略的廣度可能比較不夠,有時候會太專注在「帶風向」,忘了品牌長期形象。 | 想在特定社群平台快速建立知名度的新產品或電商品牌。 |
| KOL/網紅媒合平台 | 手上有大量網紅名單,數據分析能力可能不錯,可以幫你快速找到合適人選。 | 比較偏向「媒體採購」,對於前端的策略規劃或後端的危機處理可能涉入不深。 | 行銷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找網紅合作開箱、導購的品牌。 |
台灣的「眉角」:法規要注意
對了,還有一點。在台灣做口碑行銷,不能不注意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規定。 如果是付費的合作內容,理論上都要清楚標示為「廣告」或「合作」。 雖然現在的執行狀況...嗯,大家心裡有數,但這條紅線是存在的。
這點跟國外(例如美國FTC)要求愈來愈嚴格的趨勢一樣。找合作夥伴時,可以問問他們對法規的看法,以及如何建議客戶在合規的前提下,還能做出自然的內容。這能看出他們是只求效果,還是也會幫客戶控制法律風險。
所以,到底怎麼辦?
說了這麼多,好像更焦慮了。😅
其實,回到一開始說的,就是「對話」。多跟幾家公司聊聊,感受一下對方的「人」怎麼樣。 行銷說到底還是跟人溝通,如果連跟你合作的夥伴都溝通不來,那也很難期待他們能幫你跟市場、跟消費者做好溝通。
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預算有多少,然後帶著我上面提到的那幾個問題去聊聊看。 不要怕問得太直接,這是在幫你自己省錢、省時間。
口碑行銷不是萬靈丹,它更像是細火慢燉,需要時間跟耐心去培養品牌的信任感。 找到一個願意陪你一起燉湯,而不是只會用大火快炒的夥伴,可能更重要。
小互動:
你跟口碑行銷公司合作過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踩過的雷,或是有什麼很讚的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