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NET 做 SEO?聽起來很硬,但有時候這反而是最佳解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好幾個朋友都在問一個蠻妙的問題:「欸,我們公司想用 .NET 來做新的官網或系統,但 PM 跟行銷很擔心 SEO 會不會很難搞?」
老實說,我一開始聽到也有點愣住。畢竟現在大家講到 SEO,腦中浮現的通常是 WordPress、各種前端框架像是 Next.js 或 Nuxt.js,或是乾脆用 Shopify 這種現成的電商平台。提到 .NET,大家想到的都是... 嗯,比較「企業級」、比較「後端」的東西,跟輕巧的前端或內容網站好像有點距離。
但聊下去才發現,這個想法其實有點過時了。SEO 早就不是只有關鍵字跟內容那麼簡單,網站的「體質」——也就是速度、安全性、能不能讓 Google 爬蟲看懂——變得超級重要。而這,正好是 .NET 這幾年默默耕耘的強項。
先說結論
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的專案符合「內容是動態的」、「需要處理複雜的商業邏輯」、而且「追求長期穩定與高效能」,那用 ASP.NET Core 來做 SEO 不但可行,而且可能會比你用其他方式兜來兜去還更穩。它不是萬靈丹,但絕對是個值得考慮的重裝武器。
所以,.NET 到底強在哪?跟其他技術比呢?
簡單講,Google 的爬蟲機器人其實超沒耐心的。它拜訪你的網站時,如果你的網頁要花很久時間才「組裝」好(特別是那種用 JavaScript 在使用者瀏覽器上才慢慢畫出內容的網站),它可能就懶得等,或是只看到一個空白頁,那你的 SEO 分數自然就...嗯,你知道的。
這就是 .NET 的第一個大優勢:伺服器端渲染 (Server-Side Rendering, SSR)。用 ASP.NET Core MVC 或 Razor Pages,你的網頁內容是在伺服器上就全部產生好一個完整的 HTML 檔,再丟給瀏覽器跟爬蟲。對爬蟲來說,它拿到的是一份馬上就能閱讀的「成品」,而不是一堆需要自己組裝的「零件」。這點真的超級加分。
不只這樣,它的效能真的很快。從 .NET Core 開始,微軟就把效能當成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在追,所以它的執行速度和記憶體用量都控制得不錯,這直接等於「更快的網站載入速度」。
當然,說到 SSR 跟效能,很多人馬上會說:「那 Node.js 配 Next.js/Nuxt.js 也可以啊!」沒錯,當然可以。所以我覺得用一張表來比較可能會更清楚,到底在什麼情境下該選誰。
| 技術棧 | 優點(我流解讀) | 缺點(個人牢騷) | 什麼時候會想用它? |
|---|---|---|---|
| .NET (ASP.NET Core) | 穩定、效能猛,C# 語言本身很嚴謹,寫大型專案不容易亂掉。微軟全家餐(Azure, Visual Studio)整合度超高,很省心。 | 學習曲線對新手...嗯,不算低。主機選擇相對少一點,不像 PHP 幾乎隨便一家虛擬主機都能跑。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 要做電商、有會員系統、後台邏輯超複雜的平台。或是整個團隊都是 C# 背景的時候,這根本是首選。 |
| Node.js (Next.js/Express) | 就是潮!前後端都用 JavaScript,開發體驗很流暢。社群超級活躍,各種酷東西一直冒出來。Vercel 這種平台讓部署變得跟呼吸一樣簡單。 | 社群活躍的反面就是...有點亂。套件版本地獄有時候真的會搞死人。還有啊,JS 的非同步寫法,沒搞懂的話很容易寫出 Bug 自己還不知道。 | 形象網站、部落格、或是那種需要極致前端體驗的專案。團隊如果都是前端工程師,用這個上手最快。 |
| PHP (Laravel/WordPress) | 老前輩了,WordPress 的市佔率擺在那邊,生態系無敵強大,幾乎所有你想得到的功能都有現成的外掛。主機超便宜又好找。 | 效能跟安全性...很吃工程師的功力。要做到跟 .NET 一樣等級,要花的力氣可不少。而且說真的,WordPress 後台對我來說有點太臃腫了。 | 時間跟預算都超級有限的時候。或是客戶指名要 WordPress,因為他想自己上稿。這是最快能看到成品的方案,沒有之一。 |
實作指引:動手做一個 SEO-Friendly 的部落格
光說不練太空泛了,我們直接來看程式碼。假設我們要用 ASP.NET Core MVC 做一個簡單的部落格,要怎麼確保每一篇文章的 SEO 都是到位的?
核心概念就是:把 SEO 相關的欄位(像是 Meta Title、Description)直接放進你的資料庫模型裡,然後在頁面產生時動態塞進去。
第一步:定義你的資料模型
在你的專案裡,先建立一個 `Post.cs` 模型。你看,我們直接把 `MetaDescription` 這種 SEO 欄位加進去了。
public class Post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Title { get; set; } // 文章標題
public string Slug { get; set; } // 這就是用來做漂亮網址的欄位,例如 "my-first-post"
public string Content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MetaDescription { get; set; } // 每個頁面專屬的 Meta 描述
public string MetaKeywords { get; set; } // 雖然現在 Google 比較不看這個了,但加一下也沒壞處
public DateTime PublishedDate { get; set; }
}
第二步:設定漂亮的網址(Routing)
沒有人喜歡 `.../Post.aspx?id=123` 這種醜網址,對吧?我們要在 `Program.cs` 裡設定一個規則,讓 `/blog/my-first-post` 這種網址可以被正確對應到。
// 在 Program.cs 裡...
app.MapControllerRoute(
name: "blogPost",
pattern: "blog/{slug}", // 看到 /blog/ 後面接著什麼,就把它當成 slug
defaults: new { controller = "Blog", action = "Post" }); // 然後去叫 BlogController 的 Post 方法來處理
第三步:Controller 把資料撈出來
現在 `BlogController` 就要根據傳進來的 `slug`,去資料庫裡把對應的文章撈出來,然後把 SEO 資訊塞到 `ViewBag` 裡面傳給 View。
public class BlogController : Controller
{
private readonly AppDbContext _context; // 假設你已經設定好資料庫 DbContext
public BlogController(AppDbContext context)
{
_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async Task Post(string slug)
{
var post = await _context.Posts.FirstOrDefaultAsync(p => p.Slug == slug);
if (post == null)
{
return NotFound(); // 找不到文章就回 404,這對 SEO 也很重要!
}
// 這邊是關鍵!動態設定每個頁面的 SEO 標籤
ViewBag.Title = post.Title;
ViewBag.MetaDescription = post.MetaDescription;
// 還有啊,也可以在這裡加上結構化資料
// ...後面會講到
return View(post);
}
}
第四步:View 把標籤印出來
最後一步,在 Razor View (`Post.cshtml`) 裡,把這些 `ViewBag` 裡的東西放到 `
` 裡面對應的位置。還有一個大重點是結構化資料 (Structured Data)。這就像是給 Google 看的「懶人包」,讓它能快速看懂你這頁是在講什麼,甚至能在搜尋結果顯示更豐富的資訊(例如文章發布日期、作者等)。在 .NET 裡產生 JSON-LD 格式的結構化資料也超級簡單。
@model Post
@{
// 把 Controller 傳過來的 Title 設定為這個頁面的標題
ViewData["Title"] = ViewBag.Title;
}
@ViewBag.Title
@Model.Title
@Html.Raw(Model.Content)
你看,整個流程下來,邏輯非常清楚。每篇文章都有自己專屬的 URL、Title 和 Description,而且還附上了給 Google 看的懶人包。這就是一個體質很健康的 SEO 結構。
不過,也不是萬靈丹啦
說了這麼多好話,還是要講點實在的。用 .NET 來做這件事有幾個前提跟...嗯,我個人覺得的「痛點」。
- 主機環境:這點在台灣可能要特別考慮一下。很多便宜的共享主機都是 Linux-based 而且預裝 PHP/MySQL。你要跑 .NET,基本上就是要找 Windows 主機,或是直接上雲端用 Azure App Service。成本可能會比你想像中的高一點。這點跟美國或歐洲的狀況可能不太一樣,他們雲端服務的選擇跟普及率又更高。
- 開發門檻:如果你或你的團隊完全沒碰過 C# 或 .NET 生態系,那學習曲線肯定是有的。它不像 PHP 或 JavaScript 那麼「隨性」,很多東西都要求你規規矩矩地做。短期來看可能會覺得很卡,但長期來看,這其實是優點,能避免專案變得難以維護。
- 專案規模:如果你的網站就只是個幾頁的形象網站,或是內容百年才更新一次,那用 .NET 真的就是殺雞用牛刀了。這種情況下,用靜態網站生成器可能還比較快、成本也更低。
我自己是覺得,技術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理解每種工具的強項和弱點,然後根據你的專案需求、團隊能力和預算去選,才是最實際的。
所以,如果是你,你會為了 SEO 選擇特定的技術棧嗎?還是覺得內容為王,技術其次?在下面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