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人在聊數位行銷... 好像很複雜。嗯... 其實也沒那麼玄。
說穿了,就是以前我們發傳單、在報紙上登廣告,現在只是把這些事搬到網路上做而已。用手機、用電腦,去跟你想溝通的人說話。就這樣。
所以,數位行銷到底在幹嘛?
以前做生意,店開在那,客人走進來,你跟他聊天,介紹東西。現在,你的店可能是在網路上,可能是個網站,也可能是個 FB 粉絲專頁。
數位行銷... 就是在網路上找客人、跟客人聊天、讓客人願意走進你「網路上的店」瞧瞧的... 所有方法。它不是單一件事,比較像一個工具箱,裡面有很多不一樣的工具。
有人用「寫文章」的方式(這叫內容行銷),有人花錢在 Google 或 FB 上「買廣告位」(這叫付費廣告),也有人努力讓自己的網站在搜尋結果裡排在前面一點(這就是 SEO)。方法很多,但目的都差不多:被看見,然後被記住。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要做這個?有比較好嗎?
嗯... 我自己是覺得,最大的差別在於「準確度」跟「可不可以衡量」。
你想想,你印了一萬張傳單在路口發,你真的知道拿到傳單的人,有多少是你真正想找的客人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傳單真的來買東西?也很難算。這就是傳統行銷... 有點像亂槍打鳥。
但數位行銷不一樣。你可以設定廣告只給「住在台北、30-40 歲、對露營有興趣」的人看。這就很準。而且,你花了多少錢、有多少人點了廣告、多少人最後真的買了東西... 每個步驟都能追蹤。數字攤開來,好或不好,一清二楚。這點真的差很多。
根據 HubSpot 的一個報告,好像有將近一半的行銷人員認為,證明他們工作的投資報酬率(ROI)是他們最大的挑戰。數位工具正好解決了這個痛點,因為所有東西都能被數據化。你花的每一塊錢,都能看到它去了哪裡,帶來了什麼。不像以前,錢投下去,就像丟到水裡,噗通一聲,然後... 就沒了。
聽起來好多種,有點亂...
對,這是一開始最讓人頭痛的地方。SEO、SMM、PPC... 一堆縮寫。真的不用一次搞懂全部。對大部分剛開始的人來說,知道幾個主流的就夠了。我把它們整理一下,可能會清楚一點。
| 行銷方式 | 簡單講是啥 | 適合誰/什麼時候用 | 大概要等多久見效 |
|---|---|---|---|
| SEO (搜尋引擎優化) | 想辦法讓 Google 大神喜歡你的網站,免費幫你排在前面。 | 想做長期、想建立品牌信任感的人。這不是特效藥。 | 很慢... 真的。半年到一年都是正常的,要有耐心。 |
| 內容行銷 (Content Marketing) | 寫有用的文章、拍有趣的影片... 就是做一些大家會想看的東西,順便認識你。 | 幾乎所有人都適合。跟 SEO 是好朋友,常常一起做。 | 比 SEO 快一點,但也是要累積。大概 3-6 個月吧。 |
| 社群行銷 (Social Media) | 在 FB、IG 上發文、辦活動,跟粉絲搏感情。 | 產品比較大眾化、需要建立社群感的。B2C 品牌特別需要。 | 可以很快有互動,但要變成訂單... 嗯,不好說。 |
| PPC (付費點擊廣告) | 最直接的,花錢買曝光、買點擊。Google Ads 跟 FB 廣告都是。 | 需要馬上看到效果、有新產品上市、辦短期促銷活動時。 | 最快的,錢投下去,廣告一跑,馬上就有人流。但錢一停,人流也停。 |
當然不只這幾種啦,還有什麼 Email 行銷、聯盟行銷... 但老實說,先把上面這幾個搞懂,就已經能解決 80% 的問題了。
那...如果我想自己試試看,該從哪開始?
這問題超多人問。不要想得太複雜。就幾個步驟。
第一件事,先停下來想一下:你到底想要什麼?
是希望更多人來你的網站?還是拿到更多客戶名單?或是直接賣出更多東西?這個目標要很清楚。目標不一樣,後面的做法會完全不同。
然後,第二件事:你的客人是誰?他們在哪裡?
他們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他們平常沒事都在滑 FB、IG,還是在 Dcard、PTT 上潛水?這點超級重要。在台灣,很多人買東西前會先上 Dcard 查心得,這跟國外用戶習慣用 Reddit 或是一些專門的論壇就不太一樣。你必須在你的客人會出現的地方跟他們溝通,而不是在你喜歡的地方自言自語。
想好這兩點之後,才來選工具。是該專心做內容,還是先投點廣告試水溫?這時候你心裡大概就有個底了。像 Semrush 這種工具的數據也顯示,大概有六成以上的網站流量都來自搜尋引擎,所以長期來看,把網站內容跟 SEO 弄好是基本功。
最後就是...做了,然後看數據。用 Google Analytics 看看流量從哪來、大家對什麼內容有興趣。廣告投下去,看點擊率好不好。不好,就換個說法、換張圖。數位行銷沒有一次就中的神話,都是這樣一點一點調整出來的。
說真的,我自己覺得...
講了這麼多,工具啊、策略啊... 但我自己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的。
最核心的東西,只有一個:同理心。
就是去真正理解你的客人,他們在煩惱什麼?他們需要什麼?你的東西,到底能怎麼幫到他們?
你做的所有內容、下的所有廣告,都只是把這個「答案」傳遞出去的載體而已。如果你連問題是什麼都沒搞懂,那你用再酷的工具、花再多的錢,都沒用。對方只會覺得你很吵。
數位行銷的魅力不在於技術多新,而在於它給了我們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去「傾聽」市場。你可以從搜尋關鍵字,看到大家的好奇;從社群留言,看到大家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是線索。
所以,與其去追最新的行銷名詞,不如花點時間,好好看看你的客戶留言,或是去相關的論壇潛水,看看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找到那個他們真正在意的點,然後用最真誠、最簡單的話告訴他們,你能幫上忙。這,可能比你看十本行銷教科書還有用。
未來會變怎樣?有點難想像
這個嘛... 變化真的很快。AI、聊天機器人什麼的,已經開始改變很多事了。以後可能你問問題,是 AI 直接給你答案,而不是給你一排網站連結。那 SEO 可能又要全部重學了。
還有像短影音,TikTok、Reels 這種。大家的注意力越來越短,以前寫三千字的長文,現在可能要變成 30 秒的影片才能讓人看完。根據 GWI 的數據,全球網路用戶每天花在看線上影片的時間平均超過一個半小時,這趨勢很難停下來。
還有什麼元宇宙... AR/VR,說真的,那些對我來說還有點遙遠。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家對「隱私」會越來越在乎。像蘋果 iOS 的隱私更新,就讓廣告追蹤變得比以前難很多。所以,那種靠買數據、追蹤用戶來做行銷的方式,路會越走越窄。
繞了一圈,好像又回到剛剛說的。不管技術怎麼變,最終還是要回到「建立關係」跟「贏得信任」這條路上。這可能是唯一不變的吧。
所以... 如果你正為數位行銷感到焦慮,先深呼吸。不用急著學會所有事,先從理解你的客人開始。這一步走對了,後面慢慢來,其實就沒那麼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