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ed 介面重新設計:解決二手交易平台的 3 個核心易用性問題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在看一個 App 的改造案,Vinted。一個在歐洲蠻紅的二手衣物市集。

我自己是覺得,很多有名的 App,用起來不一定順手。Vinted 就是個例子。概念很好,但實際逛起來總覺得哪裡卡卡的,有點可惜。

先說結論

這次改造不是要整個砍掉重練,UX 什麼的先不動。重點是只靠「視覺設計」的調整,能不能解決那些惱人的「可用性」問題。嗯... 結論是可以的,而且效果比想像中好。

問題到底在哪?從模仿對手開始找靈感

要動手之前,總得先知道自己跟別人的差距。所以就把它跟 Depop、Grailed 這兩個性質很像的 App 擺在一起看。

不看還好,一看就... 嗯,很明顯。對手的 App 就是感覺比較「精緻」。不管是顏色、字體,還是整個畫面的資訊層次感,都處理得比較好。

但 Vinted 那個標誌性的藍綠色,我覺得不能動。那是它的識別色,很有記憶點。所以,方向就不是換顏色,而是怎麼把這個顏色用得更好,例如說,調整對比、留白,讓整個畫面更清晰。

重新思考資訊層次的草圖與流程
重新思考資訊層次的草圖與流程

說到這個,拿我們台灣人比較熟的「旋轉拍賣」(Carousell) 來比也很有意思。旋轉的介面給人感覺更...怎麼說,更像一個即時通訊軟體,對話感很重。Vinted 就比較像一個純粹的電商平台。兩者哲學不太一樣。

別被理論綁架,先找出痛點

一開始,我試著把 Vinted 的問題,硬去套上那些教科書裡的「十大啟發式評估原則」(heuristic principles)。你知道嗎?那感覺超怪,而且很挫折,好像為了套公式而找問題。

後來才想通,順序根本錯了。應該是... 先憑直覺把用起來不爽的地方一條條列出來,然後再回頭去歸類,看看這些問題分別對應到哪個設計原則。這麼一轉念,整個思路就清晰了。

最後整理出幾個主要的大方向:

  • 系統狀態不明確:我現在到底在哪?這訊息是已讀還未讀?
  • 一致性跟標準:這裡的圖示跟那裡的圖示,長得不像,意思也不同。
  • 美感與簡約設計:太多雜訊了,找不到重點。
  • 說明與文件:...這個好像還好,但前面幾個比較嚴重。

跟幾個主要介面的纏鬥

有了方向,再來就是動手實作了。哦對了,過程中跟 Figma 的 Auto Layout 真的大戰了好幾回合。一開始會覺得它處處跟你作對,但... 當你搞懂它的邏輯後,它就從敵人變成盟友了。這過程蠻有趣的。

好,來講講幾個主要修改的畫面。

第一個:收件匣 (Inbox) ─ 訊息跟通知終於分家了

原本 Vinted 的收件匣,系統通知跟用戶訊息全部混在一起,超級亂。有時候只是想找個對話,卻要在一堆「您的商品已售出」的通知裡撈半天。

新的設計很簡單:

  • 把「通知」獨立成一個區塊。
  • 用更清楚的留白和排版,區分不同對話。
  • 未讀訊息用粗體字標示,一目了然。

老實說,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創新,很多 App 都這樣做了。但對使用者來說,這種符合直覺的「標準化」設計,就是最舒服的。

在 Figma 中使用 Auto Layout 重新排列元件
在 Figma 中使用 Auto Layout 重新排列元件

第二個:個人檔案頁 ─ 重要的東西放前面

以前要看自己的個人檔案,要點好幾次才能進到完整的頁面。很不方便。

改過之後,把最重要的資訊,像是個人簡介、刊登中的商品、收到的評價,直接放在第一屏。那些比較次要的設定選項,就全部收進一個「漢堡選單」裡。這樣畫面乾淨很多,使用者也能更快找到自己要看的東西。

第三個:搜尋功能 ─ 圖示不要再讓人猜了

這是我自己覺得原本問題最大的地方之一。搜尋框裡面有個「X」的圖示,但旁邊又有個「取消」的文字按鈕。那...那個「X」到底是清除搜尋文字,還是關閉搜尋頁面?使用者會遲疑。

改法也很直接:

  • 搜尋框裡面放一個專門的「清除」按鈕。
  • 「取消」按鈕就好好地待在外面,負責關閉整個頁面。
  • 還有個不知所云的斜向箭頭圖示,直接拿掉。

一個小小的圖示,意思不清楚,就會增加使用者的認知負擔。這種地方最該改。

各平台介面設計思路比較

說到這個,剛好可以整理一下 Vinted 跟其他平台的差異。可以看出不同產品在設計上的取捨。

比較項目 Vinted (原始版) Depop 旋轉拍賣 (Carousell)
首頁資訊流 就是...商品瀑布流,很像電商,但有點亂。 風格更強烈,很像 IG,強調賣家個人特色。 也是瀑布流,但分類入口更明顯,比較雜貨店感。
搜尋/篩選 功能有,但圖示會讓人混淆,體驗不太順。 篩選器做得蠻細的,對想找特定風格的人很友善。 搜尋很直接,但篩選功能藏得比較深一點。
通訊介面 訊息和系統通知混在一起,這點最頭痛。 清楚區分,介面很像標準的聊天 App。 非常強調「聊聊」,整個 App 的核心就是對話。
整體感覺 實用,但有點過時,像幾年前的 App。 年輕、潮流、社群感重。 很在地化、親切,但有時候廣告跟資訊有點多。

回頭看,少即是多是真的

整個案子做完後,有個回饋我覺得很有意思。有人質疑,在搜尋頁多加一個「清除」按鈕,是不是有點笨重、多此一舉?

嗯...這問題很好。或許對某些使用者來說,直接點「X」刪除輸入框所有文字已經是習慣了。這提醒我,設計真的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都是在不同使用者習慣之間做取捨。

不過,整體來說,這次的調整方向是對的。把資訊層次拉出來,讓介面呼吸感更重,減少不必要的點擊。就算只是微調,使用者體驗的提升還是蠻明顯的。

改造前後的商品頁面對比
改造前後的商品頁面對比

這次經驗最大的收穫可能是... 再次確認了一件事:就算是已經很成功、很多人在用的 App,永遠都有可以變得更好的地方。設計真的不是在追求一次到位的「完美」,而是一個持續解決問題、不斷優化的過程。


換你說說看:

你在用蝦皮、旋轉拍賣或 PChome 這類 App 時,有沒有哪個介面設計是你最受不了、覺得最該改的?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1-04 Reply
    基本上我都在 Vinted 上找小孩的衣服,因為真的,小孩長很快嘛,新的根本沒穿多久就不能穿了,每次都覺得超不划算。然後有一次它們網站大改版,我還真的立刻感受到,那個新設計看起來明顯舒服很多,像清單分隔什麼的比較清楚,就沒那麼容易點錯欄位。而且照片現在排版很工整,顏色也比以前統一,看久了眼睛不會痛。 另外家長之間聊天,發現好幾個人都有在用 Vinted 幫小朋友找東西,他們說新版購買按鈕變大比較明顯,不用一直找半天才敢點下去,以前有時候光是按個東西還會有點緊張、怕搞錯。有時候我讓小朋友自己在上面逛一下,我只要稍微教一下,他基本上就能搞定,操作順手超多。 不過搜尋功能偶爾還是怪怪的,就是不是每次都能一次搜到想要的。不過除了這點,其他地方流暢度真的提升蠻多。有時候滑一滑就在想,要是能加個「願望清單提醒」之類的小工具,大概會更方便吧?不知道你們用新版沒有?感覺有變好嗎?其實蠻想聽聽別人的意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