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最近好像很多人在問數位行銷到底要怎麼搞。💬
每次有人問我這個,我都有點不知道從何說起。因為這問題太大了,社群、廣告、找外包...每一項都水很深。與其給一個標準答案,不如我分享一些自己走過的路,還有踩過的坑吧。可能沒那麼有條理,但應該...比較真實。🙏
先說結論: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取捨」
真的,這是我最想說的。數位行銷沒有什麼「最強攻略」。所有策略,都只是在你的「目標」、「預算」跟「願意投入的時間」這三個東西之間,找一個自己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而已。
所以,在想著要開IG、投廣告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可能會讓你之後的路順一點。🤔
在動手前,先想清楚這幾件事
很多人一開始就衝,但方向盤沒抓穩,跑再快也沒用。我自己是覺得,策略的起點不是「要做什麼」,而是「為什麼要做」。
- 
   
你到底想要什麼? (目標):是想要很多人認識你這個品牌?還是要別人馬上買東西?這兩種目標,後面的做法會完全不同。前者可能要做很多有質感的內容,後者可能要狂撒廣告預算。
 - 
   
你的心臟有多大? (預算&風險):一個月只有幾千塊,跟一個月幾十萬,能玩的遊戲完全不一樣。不要看別人砸大錢請網紅就跟著學。錢少有錢少的玩法,重點是花得有沒有價值。
 - 
   
你願意花多少命? (時間&人力):自己跳下去做?還是請人?自己做最省錢,但你的時間會被榨乾。請人很省事,但溝通成本跟找對人的難度很高。 這沒有哪個比較好,就是一種選擇。
 
想清楚這三點,你的「數位行銷策略」大概就有個雛形了。它不是一份幾十頁的PPT,有時候,它可能只是「我今年想靠網路多賺50萬,預算30萬,我主要負責出產品,行銷外包」這樣一句話而已。
  社群這東西...選一個你做得下去的就好
好了,假設你想清楚目標了。接下來就是選平台。現在平台超多,FB、IG、TikTok、LINE...每個都有人說好。
我的建議是,先求「有」,再求「好」。與其每個都開帳號然後擺爛,不如先專心經營一個你覺得最不痛苦的。😂
老實說,現在做內容真的很累。AI雖然可以幫忙寫文案,但反而讓有「人味」的東西變得更稀有、也更珍貴。 消費者看膩了那些套公式的內容,他們想看真實的東西。
所以,與其想著怎麼做出「爆款」,不如想想怎麼「持續」產出跟你品牌調性相符的內容。像是現在短影音超紅,TikTok 在台灣的用戶成長也很快,但你如果自認不是個能在鏡頭前搞笑或表演的人,硬做可能效果也不會好。
重點是「持續」,而不是「花俏」。
廣告代操跟找行銷公司,到底差在哪?
這大概是最多老闆的痛點。當你自己做到心累,或是覺得成效卡關,就會開始想「我是不是該找外援了?」
市面上的選擇很多,從個人接案、小型工作室到大型的整合行銷公司都有。 他們差在哪?我用一個比較白話的表格來跟你說我的觀察啦。
| 類型 | 適合誰? | 優點 👍 | 缺點/風險 👎 | 
|---|---|---|---|
| 個人接案 / Freelancer | 預算超有限、需求很單純(例如:只要有人幫忙PO文)的小店家或新創。 | 通常最便宜、溝通直接(就對他一個人)。 彈性也高,比較好說話。  | 
     超看人品...賭對了上天堂,賭錯了原地蒸發。 專業比較單一,很難幫你做整合策略。 他生病或休假,你的行銷就停了。😅  | 
    
| 小型/專門代操公司 | 有固定預算,目標明確(例如:就是要提升FB廣告的轉換率)的公司。 | 通常在某個領域很專精(像專做SEO或專做社群)。 有基本團隊,比較不會有「人間蒸發」的風險。 流程比個人接案完整。  | 
     視野可能比較窄,只會管自己負責的那一塊。 可能會一直要你加預算,因為他們的收費常跟廣告費掛鉤。 很仰賴你這邊的窗口有沒有概念,不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  | 
    
| 大型整合行銷公司 | 預算充足,需要跨平台、跨通路(線上線下)做大型活動的大品牌。 | 資源多,十八般武藝都會。 策略思考比較全面,會幫你從品牌定位開始想。 通常有豐富的產業經驗跟數據可以參考。  | 
     就是...貴。 溝通鏈條很長,你可能很難直接跟操盤手講到話。 對小客戶可能沒那麼上心,你的案子可能是給最菜的AE練手...。😥  | 
    
這個表格沒有絕對的好壞。重點是,你要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需要哪種支援。不要拿著開小吃店的預算,卻期待人家給你鼎泰豐等級的服務。
  一些你可能會踩到的坑
最後,分享幾個我真心覺得要小心的點:
- 
   
別再迷戀「粉絲數」:粉絲數多不等於能賣錢。現在更重要的是「互動」跟「鐵粉」。一個10萬粉但沒人理的帳號,價值可能還不如一個只有1000粉但每篇文都有人留言跟你搏感情的帳號。
 - 
   
數據不是唯一,但完全不看數據會死:雖然說行銷很靠感覺,但基本的數據分析還是要懂。 至少要知道錢花去哪、帶來了什麼。這不只是為了優化,更是為了保護自己,尤其當你把操作外包時,才不會被一些漂亮的數字唬住。
 -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我們常看國外案例,像是提到用戶隱私,歐美的 GDPR 或 CCPA 都很嚴格,這趨勢也影響全球。但別忘了,台灣的市場環境、法規跟消費者習慣還是有自己的獨特性。例如,LINE 在台灣的滲透率是世界級的,這是我們做行-銷時必須考慮的在地特色。 策略要落地,不能照單全收。
 
  總之,數位行銷這條路,就是不斷測試、修正、然後再測試的過程。很煩,但也只能這樣。希望我這些雜亂的心得,能給你一點點幫助。😮💨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吧!如果你現在只能選一件事來加強你的數位行銷,你會選「社群內容」還是「廣告投放」?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