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上的效率小幫手,讓工作變得輕鬆有趣

那些默默幫我撐起整個工作流的免費Mac神器

有些蘋果電腦的應用程式,好像一直都在那裡,不太起眼,也沒什麼花俏的宣傳。有的人可能甚至忘了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用的。這類軟體通常不太會跳出來吵你,或是隔一陣子就要你訂閱個幾百塊台幣——差不多一杯咖啡錢那種價格。也許有人曾經特地去找過,結果發現某些工具其實不用花錢,只是隱藏得很深;另外有些則很常見,但身邊朋友卻好像沒聽說過。

至於那些所謂免費又穩定的小工具,大概在我自己的電腦上待了好多年吧。它們既不花俏,也很少因為更新而變得複雜;每天打開電腦時,它們就在那裡等著。不曉得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有時候真覺得這些默默運作的小程式才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前陣子看到網路上有篇文章,如果不是會員好像也能免費瀏覽內容。內容大致分享了一些用起來順手、比較少人提及、而且不用付費的 Mac 應用程式清單。說真的,市面上那些主打高級、訂閱制的大廠牌固然厲害,但最後留下來陪伴日常工作的,反而往往是安靜無聲、沒什麼名氣的小東西。有時候想一想,好像也挺妙的。

如果有人問我哪些工具值得長期留下來,我大概會先想到這些習慣已久、不太惹事又不用多花錢的舊朋友。不過話又說回來,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有人追求新功能,有人只要夠穩就好。而我,大概只是剛好遇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款吧。有興趣的話,其實可以慢慢找找看,看哪種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

Maccy剪貼簿管理工具讓我再也回不去原始生活

Maccy,這名字聽來倒挺有意思。有人說它就是個剪貼簿管理器,也沒啥花巧。你要說和吐司上的奶油差不多,大概也沒錯,就是那種剛剛好、沒太多負擔的簡單。有些人覺得這類小工具應該不用每個月都再掏錢,其實也蠻合理。

平常在用 Mac 的時候,複製文字啊、連結還有程式碼什麼的——反正內容五花八門——大概隨手就會被 Maccy 記錄下來。有人問:「前面大約十來次之前複製過的東西還找得到嗎?」其實通常一個快捷鍵就能翻出來。沒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動畫,也看不到多餘的裝飾,就是很快能搜尋到以前剪下或複製過什麼。

它的位置嘛,就一直窩在螢幕上方那條選單裡面,幾乎感覺不到它佔了多少記憶體資源。如果習慣了 Mac 上頭那種簡潔,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設計比較順手,比較像蘋果電腦本身帶給人的感受。有點像是,它不怎麼出風頭,不太容易察覺,但要用時又突然就跑出來——存在感忽高忽低。

說到底,好像也沒什麼偉大的功能堆疊,純粹就是把歷史紀錄抓起來。但偶爾真遇到需要回頭找資料,那份方便感多少會讓人想:「咦?之前怎麼都沒注意到?」這種情境,大概不少人經歷過吧。不過,每個人的使用方式或許都不一樣,有些人甚至可能完全用不上這類工具呢。

Comparison Table:
工具名稱功能簡介適用對象主要優點收費狀況
AppCleaner徹底移除應用程式及其殘留檔案macOS 使用者操作簡單,清理徹底免費
Ice整理選單列圖示,減少雜亂感macOS 使用者直接易用,不需額外說明免費
ImageOptim壓縮圖片檔案大小而不失真內容創作者、部落客開源、無需付費,操作方便免費
Shottr螢幕截圖工具,專注於截圖功能教學工作者、部落客免費且功能齊全免費
Speediness測試網速的輕量級應用程式一般家庭使用者操作界面友好,測速準確免費

Maccy剪貼簿管理工具讓我再也回不去原始生活

ProNotes插件把蘋果備忘錄變成Markdown超跑

那個工具,基本上每天都會用到好幾次。後來才發現一件有點可惜的事:Maccy 現在不再是免費軟體了。之前下載時還不用付費,現在則大概需要花個幾杯咖啡錢就能買到(好像只要一次性付清),雖然價格算親民,不過總歸不是原本的免費方案。話說回來,Apple Notes 這個內建筆記,其實原本功能就已經滿夠用,只是如果裝上一個叫 ProNotes 的外掛,好像又能多出一些新花樣。有些人形容,用了 ProNotes 之後,Apple Notes 感覺比以前靈活許多——比如說加上 Markdown 支援,排版變快不少;還有模板功能、方便重複記錄某些結構化內容。另外就是,有時候選取文字時會跳出一條格式列,看起來也蠻直觀的。至於 Notion 裡流行的斜線指令,在這裡也能找到類似玩法,用法上多少省下一些步驟。整體來講,如果你平常很常依賴 Notes 做紀錄,也許可以考慮試試這種插件,畢竟 Apple 官方目前還沒把這些特色納入原生設計。不過每個人的習慣不太一樣,要不要加裝還是看需求啦。

ChatGPT桌面版是我隨身攜帶的AI助理首選

說到AI工具,好像很多人現在都會用。有人說,寫東西、查資料、甚至只是臨時有個什麼問題想問,其實用AI還蠻方便的。Mac上面的ChatGPT應用程式,近期給人的感覺是速度挺快,也沒有什麼明顯卡頓,跟其他Mac軟體也能配合得不錯。有些人提到快捷鍵這功能——打開來真的很迅速,就算手邊正在弄別的事情,也不用大費周章切換視窗。不過其他AI工具也慢慢在追趕,例如Gemini近來有不少進步,但目前好像還沒看到它有出專門給Mac的版本。倒是Claude,有推出測試階段的應用程式,只是聽起來使用體驗還不是那麼穩定。有些人就會暫時選擇留在ChatGPT,不一定覺得哪一個比較厲害,只是在現有狀況下,或許比較順手。

Espanso這種小工具,有時候會讓人產生自己突然變得很懂鍵盤的小小錯覺。它原理其實不複雜,就是把一些常輸入的片語或資料編成縮寫,比如敲個:addr,結果自動跳出完整地址,又或者打上:sig,那串郵件簽名就直接貼好。感覺比手動複製貼上省了不少事。有些人可能偶爾還會忘記設定過哪些縮寫,下次誤打誤撞才發現「原來可以這樣」。這類軟體用久了,如果搭配自己工作需求去設計規則,好像效率能提升一些。當然,每個人的使用情境和習慣都不同,不見得每一次都完全適合所有場合,但大致上,在需要快速處理重複性文字輸入時,Espanso可以發揮部分作用。

ChatGPT桌面版是我隨身攜帶的AI助理首選

Espanso文字擴展工具讓你打字像施魔法一樣快

話說這東西還挺有意思的,感覺能幫忙處理一些重複性的操作,像是自動跑腳本、丟入一些動態內容、填寫表單之類的,反正那種一週要做個好幾次的小事,大概都能交給它。平台上好像也沒什麼限制,據說開源又支援終端機,雖然聽起來挺嚇人的,不過就算只是對科技略懂皮毛的人,大致上也用得來。不過老實講,它外觀稱不上討喜,用起來有點繞,但只要費點心思搞定前期設定,其實運作起來倒是滿低調的,不太會煩你。有些人甚至覺得它讓工作效率提升到原本的好幾倍——大概有這樣的說法啦。

接下來提一下蘋果系統裡面原生內建的那些應用。大家手機打開就有,不算什麼新鮮貨,可我自己平常還是經常會用。像「備忘錄」現在已經比以前靈活不少了,有時候需要把腦袋裡突然蹦出來的想法全丟進去,好像蠻方便,而且同步到手機也沒遇到什麼奇怪狀況。有時候搭配某些框架,比如那個Forever✱notes或者ProNotes,好像有人甚至拿它當類似Notion那種工具在弄。

至於提醒事項,其實意外地功能不算少啦。有時候臨時想到什麼小事怕忘記,也會順手加進去……

其實蘋果內建應用才是我的日常穿搭基本款

子任務、標籤還有那種叫智能清單的功能,好像現在幾乎變成我自己的小型專案管理器。日曆這玩意嘛,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別家也不差,可總覺得它看起來算是比較順眼的那種,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應該還挺平衡的吧。再講到郵件,外表沒什麼吸引力,其實用起來倒是很穩定,有時候就圖個安心。瀏覽器方面,不太花俏但速度蠻快,也經常強調隱私,不少人其實用預設就夠了。有些人會對那些系統自帶的應用評價比較保留,大概因為「預設」這兩個字吧,但認真想想,它們好像就是數十年都不退流行的牛仔褲配T恤——穿著舒服、不會太出錯。如果要找什麼亮點,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在意。不過話又說回來,每一款工具都有自己習慣的人群啦。

其實蘋果內建應用才是我的日常穿搭基本款

AppCleaner幫你徹底消滅殘留檔案的強迫症救星

在 macOS 上要移除應用程式,好像從以前就不是什麼很直覺的事情。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只要把應用軟體丟進垃圾桶,然後清空掉就沒事了。其實,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小東西殘留在系統裡頭,比如偏好設定檔、暫存資料,甚至有點難找的隱藏資料夾。AppCleaner 這個工具出現之後,情況變得容易很多。操作也不複雜,只要把你想刪除的 app 拖進去,它就會幫你列出那些相關聯的檔案——包括快取、設定檔、還有看不見的小角落——通通一併處理掉。如果用習慣這種方式,大概很難再回頭單純拖到垃圾桶了。

換個話題,有些人的選單列總是擠滿了一大堆圖示,看起來稍微有點亂。Ice 這款工具似乎能讓那條選單列鬆快不少,不需要搞太多花樣,用法很直接,也不收費。怎麼說呢,就是那種裝上去也不用特別解釋的軟體吧,大致上就是這樣。

Ice Menu Bar還你一個清爽無壓的頂欄空間


如果有試過處理圖片檔案大小,想讓那些相片既精簡又不至於失真,坊間有個叫 ImageOptim 的小工具,好像還不少人推薦。它主要就是會把一些沒什麼用的資訊從照片裡清掉,再用一種看起來比較細膩的壓縮方式,讓圖檔變得適合放上網頁,不會一點就糊成馬賽克。有些人是拿來處理部落格、預覽圖或其他想放網路上的影像。說到介面,大致就是拖進去然後等結果出來,有時會感覺省了不少事。這軟體本身好像是開源又不用錢,所以部分內容創作者會把它當作備用工具之一。

接著談 Shottr,有些人覺得這東西就是螢幕截圖應該長的樣子……嗯,也許只是因為它功能集中在截圖而已?

Ice Menu Bar還你一個清爽無壓的頂欄空間

ImageOptim讓圖片瘦身卻不減顏值的秘密武器

免費、但功能還算齊全。像那個最近有點被大家討論的 Cleanshot X,看起來挺潮,不過要掏錢才行。Shottr 這款工具,倒是沒什麼收費壓力,基本上多數需求都能滿足。做教學、寫說明文件、甚至弄部落格文章,這種截圖軟體用起來方便不少。比起蘋果電腦本身附帶的截圖工具嘛,大概順手蠻多。

另外提到一個叫 Speediness 的東西,好像市面上測網速的程式其實不在少數。有些人會想找輕量一點的,有時候只是想瞭解一下家裡速度怎樣而已。Speediness 這 App 是從 App Store 下得到的,也不用付費,操作畫面看著舒服,測出來結果大致上也蠻快且沒什麼問題。我自己就覺得應該夠用了啦,如果不追求特別高級的功能,差不多這樣就好。

總結一下吧,這邊講到的大約十款軟體,其實都是每天用電腦時經常會碰到的。有的人可能會選其中幾個當主力,有的人則偶爾換著試試。重點是它們都是免費資源,用起來如果適合自己的話,那大概也省下了不少心思和預算。不過每個人的習慣不同,要不要長期留著,就見仁見智囉。

Shottr截圖工具免費卻比付費版還香的使用體驗

這些工具用起來都還不錯,我自己挺喜歡的。如果你有什麼遺漏但覺得好用的東西,不妨說一聲?我隨時都願意試試新玩意,尤其那些看起來滿酷的小工具。

有時候在想,一個寫作的人如果沒有人讀,好像就少了什麼。假設你覺得這些內容多少帶點幫助,也許可以考慮成為我的電子郵件朋友?收到你的回覆,應該會讓我蠻開心的。

對了,下面那個叫「Apple Notes 外掛推薦二五年版」,大致上是最近整理的一些心得啦。話說回來,旁邊還有一個叫「Story Grid」的東西,他們做故事教學經驗累積了幾十年,有人說他們的方法能讓讀者喜歡上你的故事,也許會分享給別人。不過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參考看看就好。

然後提醒一下,裡面某些連結(像 SparkLoop 之類)其實是合作夥伴關係,如果你真的決定註冊,我大概會拿到一些小小的分潤。這種事情現在很多網站都會做,就先告知一下。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