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這東西還重要嗎?
嗯...今天要來聊聊「壞鄰居連結」(Bad Neighborhood Links)。老實說,這詞聽起來有點過時,像是十年前 SEO 論壇會熱烈討論的話題。
所以,它現在還重要嗎?我的答案是:重要,但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重要。你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每天提心吊膽怕被 Google 懲罰。現在的 Google 聰明多了,它多半會直接忽略那些垃圾連結。 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不管它。把它想成...嗯,像是家裡的大掃除,你不會等到垃圾堆滿屋才動手,對吧?定期清理、保持乾淨,是一種基本的網站衛生習慣。
簡單講,現在處理壞鄰居連結,重點不是為了避免「懲罰」,更多是為了確保你網站的「體質」健康,不讓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稀釋掉你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權威性。
壞鄰居連結是怎麼來的?從企鵝演算法說起
想搞懂壞鄰居,得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大概在 2012 年,Google 推出了一個叫做「企鵝演算法」(Penguin Update)的東西。 在那之前,SEO 的世界有點像西部荒野,很多人靠著買連結、蓋一堆沒人看的網站互相亂連(所謂的連結農場),就能騙過 Google 拿到好排名。
企鵝的出現,就是要打擊這些作弊的連結行為。 如果你的網站被發現跟這些「壞鄰居」— 比如賭博網站、賣假藥的、或是純粹為了操縱排名的連結農場 — 有太多牽連,你的排名就可能一夕崩盤。 那個年代,SEOer 每天都在檢查反向連結,看到可疑的就急著移除,真的是風聲鶴唳。
不過呢,這幾年 Google 演算法變了。企鵝已經整合到 Google 的核心演算法裡,而且運作方式也更細緻。 Google 自己也說,他們現在很努力確保第三方網站的行為不會對你的網站產生負面影響。 換句話說,對於大部分來自垃圾網站的連結,Google 現在的態度更傾向於「已讀不回」,直接當作沒看到,而不是抓到就打。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恐慌的程度可以降低了。
所以,到底怎樣才算「壞鄰居」?
這個詞其實很形象化。想像一下你住的社區,如果周圍都是些聲譽不好的地方,別人對你家的印象可能也會變差。 在 SEO 裡,這些「壞鄰居」就是指那些低品質、不值得信任、甚至違反 Google 規範的網站。 連結到他們,或被他們連結,都可能讓你被「拖下水」。
我整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感受一下不同類型的「壞鄰居」。
| 壞鄰居類型 | 特徵描述 | 我的看法(個人經驗) |
|---|---|---|
| 明顯的垃圾網站 | 色情、賭博、惡意軟體、釣魚網站。 | 這種最沒爭議。只要看到,想都不用想,就是壞鄰居。你的網站根本不該跟它們扯上任何關係。 |
| 連結農場 (Link Farms) | 專門為了建立連結而存在的網站,上面有海量不相關的連結。 | 現在比較少見了,但還是有。通常看起來很醜、內容亂七八糟、沒有任何實用價值。Google 一眼就能看穿。 |
| 私人博客網絡 (PBNs) | 用過期網域建立的部落格群,看起來像正常網站,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傳遞權重。 | 這個就比較 tricky。有些 PBN 做得很逼真,但骨子裡還是為了操縱。如果你不是故意去買 PBN 連結,基本上不太會遇到。 |
| 低品質內容農場 | 用抄襲或機器生成大量低品質文章,塞滿廣告。 | 這在台灣市場蠻常見的。有時候你的文章被它們自動抓去,還會附上原文連結。這種連結就是典型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多了也不是好事。 |
| 腐朽的網站目錄 | 曾經是個正常的網站目錄,但多年沒人維護,裡面塞滿了各種垃圾連結。 | 很多人早期做 SEO 都會去登錄目錄。該回去檢查一下,那些目錄還活著嗎?是活得很好,還是變成了一個網路廢墟? |
| 大量留言板/論壇簽名檔 | 在各種不相干的論壇、博客留言區大量發布你的網站連結。 | 這是很古老的黑帽手法了。現在 Google 大多會自動忽略這種 `nofollow` 連結,但如果量太大,看起來還是很礙眼,觀感很差。 |
它對 SEO 的影響,比你想得更細微
好了,既然 Google 大多會忽略壞連結,我們為什麼還要關心?因為影響不是只有「排名懲罰」這一種。我覺得有幾個更細微、但很實際的影響:
- 稀釋你的主題權威性: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財經網站,但反向連結卻大量來自食譜、寵物部落格,這會讓 Google 感到困惑。「你到底是財經專家,還是什麼都沾一點?」這會稀釋你好不容易建立的專業形象。
- 浪費爬取預算 (Crawl Budget):Google 的爬蟲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花太多時間去追蹤那些來自垃圾網站的無效連結,相對地,爬取你網站上重要頁面的時間就可能變少。雖然這對大型網站影響比較明顯,但也是個該考慮的因素。
- 拉低你的「信任分數」:這點比較抽象。雖然演算法會忽略單一的壞連結,但如果你的連結組合 (Link Profile) 整體看起來很不健康,充滿了各種低品質連結,Google 對你網站的整體「信任度」(TrustRank) 可能還是會悄悄下降。 就像交朋友,你身邊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很難好起來。
- 負面 SEO 攻擊的風險:雖然不常見,但確實存在競爭對手惡意用大量垃圾連結攻擊你的可能性。 定期檢查可以讓你及早發現這種異常狀況。
OK,那我該怎麼檢查?
檢查壞鄰居連結不用搞得太複雜,定期做就好。我自己的流程大概是這樣:
- 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GSC):這是官方免費工具,最權威。到 GSC 的「連結」報告裡,匯出你的外部連結清單。 這是所有分析的基礎。
- 快速掃描域名:把匯出的清單貼到試算表。先不用一個個點開看,用肉眼快速掃描一下「網域名稱」。有沒有看到一些很奇怪、一看就是亂碼、或是跟色情、賭博相關的字眼? 先把這些標記起來。
- 抽樣檢查:對於那些看起來正常,但你不認識的網站,隨機抽樣點進去看一下。這個網站是做什麼的?內容品質如何?你的連結出現在哪裡?是合理的引用,還是被塞在奇怪的角落?
- 輔以第三方工具:如果你有預算,可以用 Ahrefs, Semrush 這類工具。它們通常會有一個「Toxicity Score」或類似的指標,幫你初步判斷連結的風險。 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記得,工具只是參考,最終還是要靠人腦判斷。
在檢查時,我會特別注意那種「看起來很正常,但感覺不對勁」的網站。比如說,一個號稱是新聞網站,但所有文章都短短幾百字,而且每篇都塞了十幾個外部連結。這種就很可疑。
找到了,然後呢?關於 Disavow 的真心話
好,你找到了一些可疑連結。下一步呢?是不是馬上衝去用 Google 的「拒絕連結工具 (Disavow Tool)」?
先冷靜。Google 官方的態度非常保守,他們一再強調:大多數網站都不需要使用這個工具。 如果你用錯了,反而可能傷害到你的 SEO。 這是一個進階功能,你要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那麼,什麼時候才「真的」需要用?根據 Google 的指南和我的經驗,大概只有兩種情況:
- 你的網站在 GSC 收到了「人工判決處罰 (Manual Action)」,而且明确指出是因為「不自然的連結」。 這是最明確的信號,代表 Google 真的在乎這些連結了。
- 你有充分證據相信,大量的垃圾連結(比如負面 SEO 攻擊)已經或即將對你造成實質傷害。這需要你自己評估,而不是有點風吹草動就去 disavow。
這裡就看得出官方建議和在地實踐的有趣差異。Google 的文件 談的是比較極端的狀況,像是大規模的連結買賣或攻擊。但在台灣,我更常看到的情況是,網站主因為看到一些來自內容農場或不相關論壇的連結就感到焦慮。我的建議是,如果只是零星幾個低品質連結,真的不用太緊張,Google 大概率會自己處理掉。你應該優先把時間花在創造好內容上。
如果你真的決定要用 Disavow Tool,流程就是建立一個 `.txt` 檔案,把要拒絕的網域或網址列上去 (一行一個,拒絕整個網域要加 `domain:` 前綴),然後上傳到 GSC。 但記住,這是一個「強烈建議」,而不是「命令」。Google 會參考你的清單,但不是 100% 保證照單全收。 而且,效果可能要好幾個星期才會顯現。
所以,你需要擔心嗎?
繞了一大圈,回到最初的問題。對於「壞鄰居連結」,你到底該不該擔心?
我的想法是,你該「注意」,但不必「焦慮」。
把它當成你 SEO 定期健檢的一部分。每隔幾個月,花點時間看看你的反向連結,了解都是誰在跟你「當鄰居」。看到幾個不怎麼樣的鄰居,不用急著搬家 (Disavow),觀察一下就好。但如果發現家門口被貼滿了亂七八糟的廣告傳單(大量垃圾連結),而且社區管理員 (Google) 已經寄信警告你了,那才需要你動手清理。
與其把精力耗在無止盡的連結清理上,不如專注在更重要的事:創造值得被連結的好內容,吸引真正的好鄰居。畢竟,最好的防禦,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值得信賴。
換你聊聊
你在檢查自己網站的反向連結時,有沒有發現過什麼有趣的、或让你傻眼的「壞鄰居」?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