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把ChatGPT變成我的待辦事項管理員的
有那麼一陣子,我好像開始把ChatGPT當成代辦清單軟體用了。通常腦袋裡想啥就直接丟給它,語音模式是最順手的啦,內容常常很零亂,不太修飾。有次早上趕著出門,還在路上邊走邊嘟囔,把想到的瑣事全說進去——結果這傢伙竟然會自己歸類整理,把完成的刪掉,剩下需要做的按照緊急程度幫我排好。偶爾要檢查一下進度,我隨口問一句,它就能彙整出最近剛結束和還沒處理的任務,一堆分組看起來也挺直觀。之前還有截圖留念,但現在回頭看,好像沒那麼講究細節。其實整個流程不複雜,連什麼專屬GPT都沒用過,只是在對話框裡開了一個新專案、頂住而已,名字隨便取成「Tasks」什麼的。有時候腦子一片混亂,反正就邊走邊碎念,把心裡那些還沒解決的小圈圈通通倒給它收拾。
後來試過匯入Attio資料,好像對人名辨識或拼字有點幫助,不過老實說,就算不加這些東西,用起來效果也還行,有時候甚至更輕鬆。不過偶爾還是得調教一下提示詞……但大致上就是這樣,也許有人覺得太簡單了,可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剛好夠用吧。
後來試過匯入Attio資料,好像對人名辨識或拼字有點幫助,不過老實說,就算不加這些東西,用起來效果也還行,有時候甚至更輕鬆。不過偶爾還是得調教一下提示詞……但大致上就是這樣,也許有人覺得太簡單了,可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剛好夠用吧。
2025年的AI進化讓通用型工具擊敗專用APP
要說讓人意外吧,或許到了明年初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畢竟這陣子語言模型越來越厲害,記憶範圍那種東西長到讓人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有多長了。然後,如果回頭看,大概兩年前吧,我猜自己那時候可能還會很驚訝,就是怎麼一個什麼都能聊的AI,居然能把那些專門做待辦事項的應用打得落花流水。這種發展速度,好像比我原本想像中快了不只一點點。有時候在思考,專業工具其實也不是沒優勢,可現在AI好像已經強到,把將近全部日常需求都包下來了。這樣的改變,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早就預料到?反正對當年的我來說,看到這局面八成還是會愣一下。
Comparison Table:
未來AI的發展 | 影響任務管理工具的方式 |
---|---|
智能介面整合 | 可能與電子郵件、日曆等應用程式連結,提升效率 |
自動化任務處理 | AI可自行識別並執行簡單任務,減少人為干預 |
交互操作方式 | 視覺介面將取代純文字輸入,提高使用者體驗 |
市場競爭變化 | 新創企業可能顛覆傳統大型公司的市場地位 |

為什麼傳統待辦清單APP對我從來不管用
這有點讓人臉紅,畢竟號稱生產力控,可我對那種傳統待辦清單軟體一直提不起勁,也沒什麼用得長久。奇怪的是市面上這類產品其實一大堆,有些評價還很不錯,但就是沒有一個真的成了我的長期戰友。感覺真正困擾我的,好像跟紀錄習慣有關——說穿了,要讓某個任務管理工具變成唯一的「掌控全局」系統,怎麼想都不太容易。因為任務總是從四面八方冒出來,不管是信箱、聊天軟體、會議裡隨口提到的事項……偶爾在Line跳一條訊息,再過幾分鐘又在Slack被提醒另一件小事,到頭來反而哪邊都有殘留。
說起來,把事情全部集中記進同一個App,看似只要點個幾下就能搞定。但現實可能跟理論差很遠,除非你屬於那種自律程度嚇人的GTD高手群體,大部分人(應該也包括我)根本沒法持之以恆地整理和搬運那些雜七雜八的小任務。所以經常發生的是——手邊會同時攤著零零散散的數份清單,每份都只填到將近一半,最終哪張才是真正全貌?說真的,我自己都常懷疑。不過這樣的狀況好像還挺普遍的……
說起來,把事情全部集中記進同一個App,看似只要點個幾下就能搞定。但現實可能跟理論差很遠,除非你屬於那種自律程度嚇人的GTD高手群體,大部分人(應該也包括我)根本沒法持之以恆地整理和搬運那些雜七雜八的小任務。所以經常發生的是——手邊會同時攤著零零散散的數份清單,每份都只填到將近一半,最終哪張才是真正全貌?說真的,我自己都常懷疑。不過這樣的狀況好像還挺普遍的……
自動化整合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操作太麻煩
還有另一種方式,像是用一些自動化工具,例如Zapier這種,有些人會讓任務從各個地方自動加到待辦清單,也有人直接把要做的事用電郵轉寄到某個特殊信箱,結果那些事情就被加入清單裡。說真的,這的確可行,不過大部分人實際上可能不太會覺得方便吧。有趣的是,我常常——其實好像也不是只有我——就是會忘了去打開那個待辦App(別笑啦,雖然講起來有點蠢但是真的)。一旦不能完全相信自己一定會看那個清單,那麼只要遇到比較重要的東西,就又回頭給自己發封信、或者隨手貼張便條紙在螢幕上。這樣一來,好像整套系統意義也就沒剩多少了……有時候會突然想到「咦?這樣做不就白忙一場嗎?」

連自己都會忘記打開待辦APP的尷尬真相
用ChatGPT來管待辦,說起來還挺順的。因為嘛,有些原因,比如說輸入任務這件事,幾乎不需要花什麼勁──直接講話就行,現在語音辨識技術好像真的很給力,不太會出錯。然後呢,有點特別的是,我本來就幾乎一整天都開著ChatGPT,感覺和我的注意力總是綁在一起,所以那種偶爾忘記檢查清單的情況,好像變得沒那麼常見。有時候任務會被我丟進去,但其實也不是每次都能馬上想起來。不過整體上,那個捕捉和提醒,好像比傳統工具方便不少。至於哪一點最重要?其實有好幾個層面互相影響,畢竟人一天要切換多少次不同應用程式,也許有七八次吧,不過如果所有事情都卡在同一個地方,好像比較不容易漏掉。
ChatGPT解決任務管理的三大痛點
模型會自動把一些子任務聚在一起,偶爾還會自己跑出下一步要幹嘛這種建議。其實它就算沒什麼額外背景資料,也還是能稍微幫你整理,有時候比人工點清單快一點吧。不過有時候我還是會擔心用久了、來回聊太多輪之後,系統可能慢慢搞不清楚哪些事情已經完成,或是哪一步做到哪裡,所以說不定過些時間得換個新對話,把最新狀態再複製貼過去。至於那個所謂幻覺現象,到現在倒好像沒碰到什麼明顯的走偏。
是不是能一直把ChatGPT當代辦工具,目前也講不準,畢竟剛開始總有一陣新鮮感,之前也試過其他待辦App,用久了熱情就淡掉,但目前看起來嘛,好像還行。有些體驗真的跟之前的不太一樣,不知未來狀況如何,只能邊用邊觀察。
是不是能一直把ChatGPT當代辦工具,目前也講不準,畢竟剛開始總有一陣新鮮感,之前也試過其他待辦App,用久了熱情就淡掉,但目前看起來嘛,好像還行。有些體驗真的跟之前的不太一樣,不知未來狀況如何,只能邊用邊觀察。

語音輸入和全天候使用場景改變遊戲規則
現在這個系統,好像還只是個雛形,怎麼說呢,就是比起未來一兩年後的發展,它目前還有點呆板。信不信由你,後續會變得更聰明。ChatGPT其實目前並沒有接上那些什麼電子郵件、日曆、WhatsApp、Slack、文件,還有開會錄音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如果真的哪天都串起來,局面恐怕就徹底改觀了。
因為到時候它就不只是在那邊幫人記事情,甚至連某些事情可能也能幫忙處理掉,比方說像寫封郵件的草稿什麼的,好像也不是太困難。而且啊,到時候它自己大概也能分辨出哪些任務已經搞定了,不用再一直等人去手動更新,那監控進度這部分應該就省力多了。有趣的是,那種從開會筆記或者Slack訊息裡自動發現新任務的功能,大致上也會一起冒出來——當然啦,具體細節誰知道呢,也許很多狀況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因為到時候它就不只是在那邊幫人記事情,甚至連某些事情可能也能幫忙處理掉,比方說像寫封郵件的草稿什麼的,好像也不是太困難。而且啊,到時候它自己大概也能分辨出哪些任務已經搞定了,不用再一直等人去手動更新,那監控進度這部分應該就省力多了。有趣的是,那種從開會筆記或者Slack訊息裡自動發現新任務的功能,大致上也會一起冒出來——當然啦,具體細節誰知道呢,也許很多狀況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未來兩年AI助理將如何徹底改造任務管理
有些事情嘛,像那種提醒功能,現在AI似乎也差不多能做到,不管是OpenAI最近才加進去的提醒小工具還是把什麼東西丟到行事曆裡面。好像不用多久,這種自動幫你分類哪些任務比較急、哪些可以等等再處理的智慧,也快變成主流了。有些人說今天的AI已經夠聰明,但總覺得要等ChatGPT真正能連接到自己平常用的一堆軟體,那才算真的方便。反正這些事都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大概過一陣子就會看到了吧。

當AI開始自動完成而不僅是提醒任務時
未來的ChatGPT,好像有可能會直接生出一種很合用的視覺介面,也許能讓人點點選選,像是那些打勾的小框框。語言輸入確實很方便,特別在交代事情、丟指令的時候,但也不是每件事都適合光靠文字來操作。有些情境下,單憑自然語言反而不太順手;這類動作,如果能切換成比較直觀的畫面,好像會順暢很多。雖然現在還沒看到真的做到,大致上聽說有一些相關的想法浮現過,不知道哪天會突然冒出來。其實講起來,純粹打字對某些人應該還算好用,只是碰到需要複選、篩選這種操作時,就會希望多一點互動方式吧。
這波AI浪潮會沖垮哪些軟體類別
說到任務管理,其實這種應用本來就有點太單純,AI一旦變得更聰明、能從很多地方抓資料,事情可能走向跟現在很不一樣。你想像一下,也許再過沒多久,有些工作AI就可以自己搞定,大概只剩下人要按個同意或什麼的步驟。當然啦,說「AI會把傳統任務管理幹掉」這種事,也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問號。
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對其他軟體領域會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一直覺得,不少人看到這個話題都會急著喊出「SaaS完蛋了」之類的口號,但這未免有點誇張。畢竟任務清單這種東西結構超簡單,要讓AI取代也沒啥技術門檻;可是真正複雜的商業系統,例如那種和客戶互動管理或企業資源規劃相關的工具——裡面藏了一堆特別細緻的流程、合作機制、權限設定還有數據關聯——要全部交給AI來搞,大致看起來短期內似乎還辦不到。
即使說不上完全取代,萬一哪天AI只是把介面層拿去處理了呢?這問題就比較奇怪。因為很多公司原本靠自家的UI設計吸引人、黏住用戶,要是哪天大家全都在跟某個語音助手或智能介面互動,前端產品力瞬間被稀釋掉,就真不好玩了。我記得之前在某篇文章裡才提過,如果你做的是很垂直、很特殊用途的軟體,照理應該不用太擔心被通用型AI吃掉。但這感覺也不是鐵律,畢竟市場變化時常比想像快。
另外想到最近幾家新創冒出頭,比如Granola、Lovable、Cursor(名字可能拼錯),它們橫空出世的位置以前根本是大公司盤踞的地盤。結果現在有人敢衝進來搶生意,看上去好像新兵未必打不贏老將。所以你問我:是不是個人效率工具甚至更廣泛那些應用,也可能爆發類似情況?嗯,我只能說,好像並不是沒有那麼一回事……至於最後會怎樣,我也不是太敢斷言就是了。
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對其他軟體領域會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一直覺得,不少人看到這個話題都會急著喊出「SaaS完蛋了」之類的口號,但這未免有點誇張。畢竟任務清單這種東西結構超簡單,要讓AI取代也沒啥技術門檻;可是真正複雜的商業系統,例如那種和客戶互動管理或企業資源規劃相關的工具——裡面藏了一堆特別細緻的流程、合作機制、權限設定還有數據關聯——要全部交給AI來搞,大致看起來短期內似乎還辦不到。
即使說不上完全取代,萬一哪天AI只是把介面層拿去處理了呢?這問題就比較奇怪。因為很多公司原本靠自家的UI設計吸引人、黏住用戶,要是哪天大家全都在跟某個語音助手或智能介面互動,前端產品力瞬間被稀釋掉,就真不好玩了。我記得之前在某篇文章裡才提過,如果你做的是很垂直、很特殊用途的軟體,照理應該不用太擔心被通用型AI吃掉。但這感覺也不是鐵律,畢竟市場變化時常比想像快。
另外想到最近幾家新創冒出頭,比如Granola、Lovable、Cursor(名字可能拼錯),它們橫空出世的位置以前根本是大公司盤踞的地盤。結果現在有人敢衝進來搶生意,看上去好像新兵未必打不贏老將。所以你問我:是不是個人效率工具甚至更廣泛那些應用,也可能爆發類似情況?嗯,我只能說,好像並不是沒有那麼一回事……至於最後會怎樣,我也不是太敢斷言就是了。